书籍 上學記的封面

上學記

何兆武

出版时间

2022-03-01

ISBN

9789888777969

评分

★★★★★
书籍介绍

何兆武,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译述康德、卢梭、罗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家的学术经典20余种。论著先后结集为《历史与历史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西文化交流史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等。

用户评论
09年就看过三联版的《上学记》。十几年后,再来重读修订本,还是很有收获。一是能见识民初直至迁台的社会风貌,比如北洋时期与国民党时期的社会差别;二是得享老人对社会、人生、理想、幸福等问题的看法,比如对科学、民主的认识,比如与王浩一起讨论的何为幸福;三是追忆师友,让我们得见一代学人的风貌,除了冯友兰、张奚若、雷海宗、吴晗、殷海光这些大名人,还有钱学熙、何佶、王浩、陈良璧、顾越先这些没有那样出名的人物,寥寥数笔,他们就如在目前。因为作者,还入手了作者提到的莫洛亚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人的著作。杨绛说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读这本书不但登堂入室,还得见老先生与你娓娓而谈,于是欢喜。
“我不是一个建功立业的人,一生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不过是浮生中一个匆匆的过客。这就像演戏一样,何必人人都上台表演,做个观众不也很好?正如浮士德中灯塔守望者一边唱一边说的两句话:To see i was born,to look is my call.其一生是用来观看的。”
自由、包容、困难但充满希望的上学时光,很难得从当事人的角度看那些年的事和人
书是一面镜子,其实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你渴望什么,遍看到什么 你选择什么,遍走近什么 然后,你就会慢慢变成你渴望的样子
除去回忆联大师友的篇幅我可以给五星,印象深刻的情节有:回忆童年的北京,从北京逃难到长沙的途中见闻,大学时的人生观转变,躲空袭和飞虎队援华,内战中的心境。在不功利的佛系性情这一点上,我与作者找到了共鸣。人的一生,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而已,不必留下痕迹。 但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篇幅的忆师友实在拉垮,这是采访者文靖的力所不逮,一来没有做系统性和结构化的访谈,二来对于采访来的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能力太弱。我认为绝大部分忆师友的内容都不足以独立成节,整合到作者上大学的时间线中去讲述才有在场感。 2016年人文社增订的《上学记》,几乎补齐了三联版删除的大量内容,此次牛津版仅仅增补了两处细节:把打码的“四大无耻文人”名字公开了,把原本泛指的海外华人科学家以代号Y具体指出了。此外编者注有一些增删。正文有多处编校错漏。
平淡中是一个人也是一代人的人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牛津版实体书。轻型纸,封面设计极好。跟着何老走完他的前半生,自由,開放,淡然的一生。等有空補一補讀書筆記。
2023香港书展购书,上下两册繁体轻型纸,看起来很快。有非常多有意思的西南联大及建国后那几十年的故事和历史,从何老口述的记录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当然也经历了很多磨难。上半册轻松有趣,一直在追求幸福,太多大师生活化的描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可看出人的魅力风骨,真实生动;下半册荒诞不堪,一直在承受灾难,类似的故事听过很多很多了。口述史比正史好看多了,很多细节,虽然夹杂了个人视角,只能从其中一个角度来回顾,但谁又能说正史就一定准确公平呢?每个普通人过的还真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日子,历史的洪流对于个人来说太大太沉重,人生倏尔而已。2023.08.11/13
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