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导论
胡翌霖
评分 8.3分
本书基于作者从2018年起在清华大学开设“技术哲学导论”本科生通识课的课程讲稿整理而成,总共十四讲的课程整理为七章内容。内容围绕问题与历史双重线索,讨论与技术相关的若干哲学问题,如:什么是技术?人类的起源与技术有什么关系?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自然哲学)?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有何异同(集置)?现代技术有什么危险(工具理性批判)?技术是自主的吗? 胡翌霖,1985年出生于上海,
什么是技术
评分 暂无
“技术”,正如中世纪的“上帝”一样,已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然而,这个占支配地位的“技术”究竟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技术是媒介,是可学习的东西,不止体现于令人惊奇的事物,更体现于让事物变得寻常的力量。这是一部技术史与技术哲学交相辉映的书,可谓史中有哲、哲中有史。本书从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现代、技术与未来等方面深刻剖析技术的含义,并特别开辟一章技术与中国,谈技术对我们生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此外,作者
过时的智慧
该书立足于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界的前沿成果和优秀理念,把科学、技术置于文化环境内考察,融学术界的前沿成就于通俗读物中,形成一本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科学史读物;书中注重呈现科学成就的历史语境,以口语化的讲演形式呈现,但立足于严谨的学术资源;注重发挥科技史沟通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功能,力求将科学史实、历史思辨与文化评价融为一体,把更全面、更丰满的科学形象呈现出来,把科学在历史中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文
评分 9.1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术界的发展,特别对西方学术资源的系统引入、借鉴和互证,在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的学术界内,传统的那种刻板的、脱离文化环境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形象早已被颠覆,科学史与技术史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置入多元的文化环境之内被考察,科学、技术与文化环境之互动关系早已成为学界的常识。 本书把学术界的前沿成就体现到通俗读物之中,立足于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界的前沿成果和优秀理念,摒弃
科学文化史话
评分 7.8分
本书属于北京是科委向公众推出的“公众科学素养读本”之一,书稿已通过科委专家的审读。 本书以历史的角度,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来解说“科学是什么”这一难题。作者认为,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科学知识或科学技能,还隐含着一些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或精神气质方面的意味。因此,关注科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历史,关注科学如何能够作为一种文化,科学与人的教养有何关系,才是解读科学之何谓的金钥匙。 传统的科普重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