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杂记本
[日] 妹尾河童
评分 8.3分
《河单杂记本》记录了作者旅行的切身感受,又有个人生活中的轶闻趣事,还有河童长时间积累的杂学笔记,是一本杂文集。文笔风趣幽默,同时每篇文章中配有多幅照片及素描笔记。
窥视日本
评分 7.9分
《窥视日本》是妹尾河童继《窥视印度》、《河童旅行素描本》之后,又一部构思新奇,视角独特的画书。作者这一次将视线聚集于自己的祖国——日本,从皇居到监狱,从锁具到文身,从豪华舒适的东方快车到日本的新干线……边写边画,巨细靡遗,其孩童般的好奇心跃然纸上。
河童旅行素描本
评分 8.5分
内容有《制造伪钞》、《试吃》、《用眼睛吃东西》、《自家做荞麦面》、《投桃报李的尴尬》、《收藏癖》、《“病态”?》等游记作品。
书名虽为《旅行素描本》,但内容却是五花八门, 旅行、美食、收藏、建筑, 不一而足, 其中还夹杂些许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但无论是真正的旅行中, 还是身居岛内的寻常日子里, 河童都是以旅者特有的目光来观察那些在人们看来原本平常的事物;惟其如此, 他那堆四处搜罗来的“ 破铜烂铁 ”,他对美食的永不消失的热情,以及那些因他孩子般的好奇心而被纳入视野的一切——从莫扎特的大便到古老的体重秤以至各国的捕鼠器
窥视厕所
评分 8.2分
在本书里,妹尾河童将自己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移向了厕所,于是有了对49 位日本名人家里厕所的采访,对东西方厕所的历史演变也略有着墨。在这里,河童又一次展现了其不同寻常的魅力,不仅让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甚至羞于谈论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还让那些包括学者、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建筑师,还有棋手、投资家、企业家、探险家等各界名流在内的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生活中最隐秘的角落、他们各自对厕所的理解乃至与之有关的种
评分 7.3分
虽然河童这一次将目光聚焦于自己的祖国日本, 但其好奇心却分毫未减, 从神秘的皇居到明治时代的监狱, 从刺青文身到作为时代新事物的红黑帐篷,从深埋于京都地铁下的遗迹挖掘现场到东京地方法院法庭……专注而勤奋的河童边走、边问、边画, 将这些文字和素描连同它们所带有的几十年前的印记定格于此, 我们也因此多了一个认识日本的角度。
窥视工作间
评分 7.7分
“我得爬到天花板上瞧瞧……”这是河童在本书里时不时会顽皮地对受访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姑且“相信”当年河童为《朝日周刊》“河童窥视工作间”做系列连载采访时就是“爬到天花板上”,逐一窥视了几十位来自日本文学、音乐、戏剧、建筑、手工艺、探险、科学等领域名人的工作间, 同时自己也 被这些被窥者们不失时机地反窥,而这一“互窥”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面前的《窥视工作间》。 尽管书中的文字
窥视印度
本书是作者于1978 年和1983 年印度之行的素描随笔。河童在两次历时三个月的旅行中, 从北到南, 从内陆到海滨, 穿行于这个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度之间, 尽管他谦虚地称这并非" 看遍印度" 之旅, 不过是在短短旅程中" 窥看印度" 所得的感想, 但这些" 感想" 岂是寻常游记可比。河童凭着一贯的亦文亦画风格, 加上穷根究底毫无节制的好奇心, 细腻生动地勾勒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的大致风貌
作者引领读者窥视近五十位日本名人的工作间,这些房间的主人均是日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手工艺、科学、建筑、政治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涉及范围之广之有趣令人称奇。通过近距离、生活化的观察,读者得以细细品味丰富的别样人生,了解每个人致力的工作,思考的问题,进而窥视到“当今日本之万象”。
少年H
评分 9.3分
海滨的城镇神户住着一个叫“H”的少年,他一家四口人,父亲是个西服裁缝,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此外还有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妹妹。H五岁时爆发了战争。父亲因间谍嫌疑被扑,随之,他非常热爱的电影放映员阿哥因没有逃脱得了征兵而自杀了。可怕的战争的阴影不知不觉地走近他。H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H上中学后,因被军事教官视为“刺头”而被盯梢,险些被杀害。战争愈演愈烈,空袭警报连日鸣叫不停,美军飞机狂轰滥炸,镇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