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生活的理由
孙周兴
评分 暂无
《积极生活的理由》收录了浙江大学哲学教授孙周兴的七篇小文,关注技术世界的生命问题。 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大数据监控……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的价值体系不断受到冲击,生活受技术塑造和统治,虚无成为时代的症候。 面对时代的巨变,必须有新的生活方式和哲思风格。 作者在本书中延续了“未来哲学”的探讨,尼采的“积极的虚无主义”将成为抵抗虚无的良药。 无论世界好或不好,都值得积极生活。 孙周兴,19
人类世的哲学
评分 8.3分
本书的主题是“技术与未来”。书名《人类世的哲学》意在突出人类此在的危急性。“人类世”意味着一个文明大变局,即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精神表达系统的颓败以及技术统治时代新文明的形成。作者力图突破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的线性思维藩篱,开展一种“二重性”或“二重化”的技术哲学和生命哲学之思,认为“人类世”的哲学人文科学必须调转目光,以“未来性”为指向,把新生活世界经验的重建视为本己的任务。
未来哲学序曲
评分 7.2分
语言存在论
评分 8.6分
尼采与启蒙
尼采与启蒙以及启蒙运动的关系殊为复杂。按说尼采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主义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的批判者和反动者,故无论如何都堪称一个“启蒙的敌人”或者“反启蒙者”,然而尼采又曾明确地申言要唤回启蒙精神,继续推进启蒙的事业。尼采是一个启蒙主义者吗?若然,那是何种意义上的启蒙主义者?本书是孙周兴、汪民安、关子尹等中国学者与福尔克尔·格哈特、汉斯·费格、克劳斯?齐特尔等外国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尼采与启蒙”的
以创造抵御平庸
评分 8.8分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做的16个学术演讲,主体关乎艺术和艺术哲学,更准确地说关乎艺术现象学。立足于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作者首先讨论了艺术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并由此出发分析现象学与德国当代艺术的关系,最后试图探讨当代艺术的处境和方向。 本书致力于解决这样一个难题:主要由海德格尔发展出来的艺术现象学可能成为形式批评和图像学之外的第三种艺术讨论的范式、路径和方法吗?问题的提出和解
未来哲学(第一辑)
评分 7.6分
本书内容主体是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和本有哲学院举办的首届“未来哲学论坛”的六个报告及相关论文、访谈。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技术与人类未来”,邀请了著名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德国著名哲学家、波恩大学哲学系加布里尔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等六位名家做了相关报告。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主题报告 1.(法)贝尔纳·斯蒂格勒:人类世中的人工愚蠢和人工智能 2.赵汀阳:未来
一只革命的手
评分 6.7分
本书收录作者最近几年的思想随笔,也包括部分演讲稿,共计60篇,全书分为三编,每编20篇文章。第一编的主题是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重点,也表达了作者带有“实存哲学”倾向的思想态度和人生主张;第二编关乎汉语哲学及其路径,也涉及汉语学术界的人与事;第三编接近时事评论,内容较为丰富。每一编均以其中的一篇文章为标题,依次为:《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今天我们怎么做哲学才好?》和《你说这世
欠改革的中国大学
《欠改革的中国大学——一位哲学学者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一部有关大学教育的思考文集,集中了作者多年来从哲学和教育学角度对大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既有犀利的批评,又有具体积极的建设。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是教育理念,主要阐述了大学教学的核心是自由,是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是面向未来。第二编是大学实务,着重探讨了大学教改、如何保证教授治学和学科建设。第三编是制度设计,即将大学改革的理念通过一套制度设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