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平话
王则柯
评分 7.9分
评分 7.5分
保罗·萨缪尔森告诫我们:“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商业竞争、政治选举、职场生存、婚姻经营、朋友相处,就像两人对弈,常常是相当人格化的竞争。一方的行为,对对手的影响很大,一方的利益,又受到对手行为的很大牵制。这种面临不确定性的决策,固然需要斗智斗勇,但其中也有规律可循。博弈论便是讨论利益关联的各方如何决策制胜的学问。
博弈论教程(第三版)
评分 暂无
虽然博弈论的教材已经不少,但博弈论还是不容易进入大学的本科教学,这主要是因为教材的技术难度大,提高了博弈论的进入门槛。 有鉴于此,本书作者用多年的时间编写了这本难度适中、绝大部分本科生都能够不太辛苦地学好的入门教材,以通俗、浅白然而准确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内容主要集中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以及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范畴,也伸延到其他一些专题。教材中
经济学的常识理性
求新知勿忘老常识。许多时候,常识判断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迷雾之误。 本书分为常识篇与方法篇,辑录王则柯教授一系列精彩演讲与随笔文字,生动、亲切而不乏犀利。寓理性于常识,寓思辨精神于日常见闻,深入浅出分析与讲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公式、模型等荦荦大端,或可使读者诸君于潜移默化中领会经济学的学科魅力,理解常识理性的求真要义。 王则柯,现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五十年前读北大
评分 7.1分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9年入学的同学,在2009年有一次入学五十周年聚会。聚会前后,都有同学写了一些回忆,与大家交流。受到同好的鼓舞,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角度,点滴回忆差不多六年的大学生活。 在作者眼中,五十年前的北京大学是政治环境比较严酷的一所大学,而其中数学力学系总是最左,数学力学系又以作者所在的数学专业为甚。所以,“我的这些回忆,不以全面、准确反映当时的北大校园生活为
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
评分 6.6分
《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怀想中的普林斯顿,学术圣地,如此宽容与儒雅。流连其中,你是一个朝圣者,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普林斯顿是作者在国外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也是最有感触之地。作者的笔锋掠过普林斯顿的历史、地理、文化,带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气息。没有铺张与华丽的堆砌,简洁、平实的文风尽显大师风范,既是回忆,也是品位。这本书是一位学者对普林斯顿的体悟:正是因为普林斯顿的宽容和“大爱”,安德鲁·怀尔斯
你身边的经济学
评分 6.1分
花农为什么要踩花?为什么“肉价政策”反倒让人们吃不到肉?排队有什么门道吗?为什么同一架航班机票价格相差好几倍?为什么媒体总说我们现在是微利时代? 本书作者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报纸的新闻、从商家的促销手段等各个侧面为我们详细讲解日常生活现象中蕴藏的经济学知识,使你不必有任何经济学背景也能轻松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王则柯,浙江永嘉人,在广州长大,
人人博弈论
商业竞争和政治竞争都常常是相当人格化的角力。每一方的行为,对对手的得失影响很大,每一方的利益,又受到对手行为的很大影响。这种面临不确定性的决策,固然斗智斗勇,但是其中也有规律可寻。博弈论就是讨论利益关联的各方如何决策制胜的学问。 本书从囚徒困境、情侣博弈、诺曼底登陆和慕尼黑谈判等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纳什均衡、零和博弈、双赢对局、帕累托优势、子博弈精
智慧何以被善良蒙蔽
评分 6.9分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演讲集,也是写给每个善良的人的一本书。作者通过生动的事例、鞭辟入理的分析,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常识判断,面对各种迷雾和光环,不要让智慧被善良蒙蔽。 作者的视角非常广阔,书中既涉及到政府决策、教育制度、国际政治,同时也有媒体热点以及作者亲身经历的身边小事。在作者亲切、坦率的文字中,你会感受理性的智慧,你会感到豁然开朗,还会有回味和反思,增长自己明辨事理的判断力
信息经济学平话
评分 8.0分
经济关系的一方掌握的信息比另一方多,他多掌握的就是他的“私有信息”,从而他有利用私有信息占便宜的动机。这也是我们许多人曾经上当受骗的原因。私有信息的存在,造成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有一些和传统市场很不一样的规律,要有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使它良好运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不讲真话和不守诺言。在这个意义上,信息经济学是“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守诺言”的学问。 本书从所罗门
新编博弈论平话
评分 7.8分
经济学正经历着一场博弈论革命,人们表现出了解博弈论的热情。这是因为现代经济活动早已超出传统经济学讨论的模式。 本书从囚徒困境、价格大战、慕尼黑谈判、诺曼底战役、所罗门王断案入手,初步介绍博弈的描述,寻求纳什均衡的方法,并且展示双赢对局、先动优势、后动优势、承诺和威胁及其可信性等概念,以及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 博弈论研究还表明,人们的社会行为
解释的困惑
价格上涨需求反而上升的“吉芬现象”,并非市场之常态,但是可能发生。同样,追逐明星、顶礼膜拜不是经济学园地的常态,目前却正在出现。市场发达了,“吉芬现象”也就随之消失;经济学教育走上正轨以后,顶礼膜拜顶多只能热在校园以外。这个文集记录了作者为经济学教育现代化所作的一些努力。
经济学家的学问故事
评分 7.3分
经济学的著作汗牛充栋,介绍经济学家的书籍也数以百计,许多著作固然博大精深,却难免叫人高山仰止。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经济学家似乎都是天马行空的奇才,我们努力把他们“还原”回来,并着力发掘这些经济学家求学、步入经济学殿堂,以及在学科研究和探索上的曲折历程。不放过那些看似偶然的契机是我们的追求。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在《经济学家成长的故事》出版后,应广大读者要求,
对付欺诈的学问
评分 8.4分
经济学家成长的故事
评分 6.2分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经济学家似乎都是天马行空的奇才,我们努力把他们“还原”回来,并着力发掘这些经济学家求学和步入经济学殿堂的历程,不放过那些看似偶然的契机,是我们的追求。也许有一天,你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在10位经济学家当中,有2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美国主流经济学的两翼: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瓦里安和斯蒂格利茨岂止一教科书见长;刘遵义和克鲁格曼曾预言东亚金融危机、宾
爱心护天才
评分 7.6分
约翰・纳什是博弈论的奠基人之一,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天资聪颖,青年时代即获得名留学术史的成就,“纳什均衡”及其后续理论正在改变着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面貌。天妒其才,年仅三十出头,事业和生活正春风得意的纳什却开始长期遭受精神病的折磨,事业停顿、家庭解体……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多年来纳什经历的风风雨雨。本书还披露了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奖遴选制度和过程,并从中国人的视角探讨了美国名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