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介入
王逸舟
评分 5.4分
《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探讨的中国外交转型主题,与“创造性介入”的中国外交新态势,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心论点是:中国外交的创造性介入,需要国内合适的氛围与条件,那就是与全球进步时代相适应、相一致的深刻社会转型,需要外交体制机制自身的反省与改进。也因此,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在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的社会基础如何?外交工作怎样适应新的要求?外交转型要朝着什么方向? <
中国外交十难题
评分 6.2分
区域国别研究
评分 暂无
本书以“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访谈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十位知名学者,分别为任晓、牛可、朱文莉、初晓波、赵晨、孔寒冰、孙壮志、江时学,以及孙吉胜。访谈的内容包括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发展与趋势、各个国家的具体研究现状,除了传统的日本研究、欧洲研究等,尤其讨论了一些还不太“热”的关于亚非拉地区的研究,包括中国的中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太平洋岛国研究等,并对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做了有
国际政治概论(第三版)
与国际政治领域的传统教材有所区别,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在概述一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前沿发现和新的视角。第一部分各章(全球化、主权、国际冲突、民族主义、国际法、国际政治的理论)提供了理解国际政治的框架与主干;第二部分各章(国际恐怖主义、个人与国际政治、非政府组织、生态政治的勃兴、国际多边机制、科学技术的作用)从学术界最新的争鸣中汲取养分,为读者打开更多了解国际政治的窗口,帮助读者追踪这
仁智大国
评分 8.2分
本书是作者“创造性介入”三部曲的合集。在整合以往三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他将中国应该塑造的国际形象归纳为仁智大国。从确定中国外交的新取向到审视国内的外交体制,再到国内外交能力的建设,作者认为,本书提倡的“创造性介入”,不应当只是视为倡导积极进取、角色活跃的对外态度,它同时对自身长短有清醒的估计,努力成为有风范的、进步的、被本国人民热爱并受国际社会欢迎的国家。智且仁,是也。 <p
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
评分 7.5分
国际政治概论
评分 7.6分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国际政治系列:国际政治概论》旨在用生动活泼、平易近人的语言,引导读者走进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大门。作者王逸舟围绕“全球化”、“主权观念”、“民族主义”、“地缘政治”、“国际冲突”、“恐怖主义”、“多边机制”、“意识形态”、“生态政治”、“非政府组织”、“个人的作用”、“新安全观”、“世界趋势”和“重大争论”十四个专题进行讲解,配以精彩插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
评分 7.2分
《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内容简介: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已远离战争与革命的年代,以一个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姿态站立在全球高地上;它同时在调整改革开放头一阶段相对低调、“韬光养晦”的策略,转向更加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国际立场。如何在继承邓小平路线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介入全球事务,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更多地推动国际合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对此做了独到精要的讨论,它以近年来
中国外交六十年
《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内容简介:由于种种原因,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外交,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究;在若干领域,中国学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国同行的后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中国学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话,它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及大国博弈过程的讨论。理论研究
西方国际政治学
评分 7.1分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可以看成是一部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简史,但它又不是单纯的编年史,而是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记叙西方国际政治学80年以来的演进过程,包括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成就和问题。梳理主要的线索,是各大流派——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行为主义、全球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实证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此起彼伏、相互衔接的过程,包含它们之间的争论和发展,主要人物的见解和学科方法论的创新等等
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
本书收集了王逸舟博士最近十年的主要论文。它们从不同领域的侧面,折射出作者这段时期研究工作的基本方向。在“全球主义国际关系”的标题下,各篇论作分别探寻了当今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最重要同时又缺乏现成答案的十几个问题,如霸权和平的形成,传统主权观的变革、国家利益再思考,新安全观的界定、非传统安全的范围,生态政治观的效用,多边主义的形态、国际组织的价值,公民社会的复杂角色、个性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国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