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
赖区平
评分 暂无
“恻隐之心”是中国思想中的一个经典而独特的观念,从孟子开始,它就成为儒家内圣(“仁心”)外王(“仁政”)学的一个关键词。这个出自《孟子》中的观念,跟与之相关联的不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仁政)、怵惕、仁、爱、仁之端、四端、扩充(推)、性善,乃至《论语》中的“不安”等所形成的“观念群”;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以牛易羊”、“其颡有泚”,乃至《论语》中的“宰我问三年之丧”等所
羞恶之心
羞恶之心是孟子四端之一,是儒家哲学之中一个重要但又难于准确把握的范畴,更是在西方哲学中很难找到相对应观念的一个范畴。在这一范畴下,包含着价值认知、情感体验、自我认同、他者等多向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羞恶之心在孟子思想中的意涵,如何在现代学术之中刻画这一独特范畴,如何借镜现代西方古典学、情感现象学的资源,描述儒家“羞恶”现象的本质结构,不仅对孟子或儒家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比较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