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传:绿杨明月映珠帘
韦明铧
评分 暂无
听一曲广陵散,始信有千古绝唱; 做一回扬州梦,岂消用十年时光。 本书让你惊艳于虹桥月色,陶醉于琼花芳姿,消受那竹西佳处,震撼那曲江观涛。作者韦明铧,数十年来穷搜博采,发微抉隐,辛勤耕耘,著作等身,人誉为“扬州名片”“一个人就是一座城”。 韦明铧,江苏扬州人,文化学者,一级作家,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巿政府表彰当代文化名人,市名师工作室导师,市老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著作七十余种,代
中国郡望故事
郡望作为姓氏发祥地或中兴地,寓有宗族徽号,带有历史印记,对本姓氏具有特殊意义。任何人看到自己的郡望,便明白自己来自何方。郡望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笔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本书选择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40个姓氏郡望加以介绍,图文并茂,史论结合,亦庄亦谐,深入浅出,既普及人文知识,又为游子寻根提供线索。 韦明铧,扬州人,文化学者,一级作家,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
帘卷芜城
评分 9.2分
昔日扬州城繁花似锦,扬州梦风流蕴藉,而今惊天骇地的广陵潮似乎在梦里才能激荡轰鸣,琼花观仿佛在烟花三月才为游人追寻回味。《帘卷芜城》糅合历史风云、文学掌故、地方逸事与人世沧桑,将扬州的人物故事与艺文风俗娓娓道出。扬州美女如何与江南的精英文化相辅相成;钞关的一晌繁华,竟是无数扬州女性血泪生涯的注脚;《扬州道情》曾经的兴衰,又埋藏了多少文人的家国心事?......作者笔锋所至,皆成有情文章,述之不
扬剧史话
扬剧是江淮大地上的一朵戏曲奇葩。她起源于三百年前的扬州乱弹,然后吸收了扬州香火戏粗犷的风格和扬州花鼓戏欢快的情调,又大量采纳了历史悠久的扬州清曲的百余支曲调,经过漫长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扬剧。她把清代花雅相争时代的花部遗响,以及苏北农村傩戏的宗教仪式、扬州市井小曲的调笑风格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喜剧为基本特色,以生、旦、丑配合表演为基本形式的地方剧种。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扬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韦
将柳腰款摆
《将柳腰款摆》是一本对扬州戏剧进行深入分析的著作,该书由扬州文化研究所的韦明铧撰写,《将柳腰款摆》是他继前年对扬州曲艺的通盘剖析《把栏杆拍遍》后,对扬州文化的又一项研究新成果。《将柳腰款摆》一书也将成为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的通行扬剧教材。 扬州自古是“歌吹之乡”,但是扬州戏剧历来缺乏一本权威性的理论著作。扬州人爱听扬剧,对于扬剧的来龙去脉却并不清晰。《将柳腰款摆》
动物表演史
评分 6.8分
本书总结了动物表演史的五个阶段:以动物自我娱乐和人类开始模仿动物、驯化动物为内容的动物表演初始阶段;以汉唐宫廷为主要舞台、以兽类厮杀为主要形式、以恢弘酷烈为审美旨趣的大型动物表演阶段;以宋元市井为演出场所、以禽鸟竟技为主要特色、以优美亲和为欣赏动物动机的中型动物表演阶段,以明清……
瘦西湖
绿杨梦访
本书前言 本书是《古城旧踪丛书》之一,书中收集的文章,大体上反映了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文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扬州。无论是遭聚仁式的赞美,还是朱自清式的批判,是洪为法式的怀旧,还是易君左式的调侃,都是人们重新寻觅古城旧踪的珍贵的历史文本。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广陵对 悲夫:丛家有坎,泰厉有祀;强饮强食,冯其气类;尚
扬州瘦马
江苏扬州人,现为江苏省作协、剧协、曲协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扬州清曲》、《扬州文化谈片》等
扬州文化谈片
本书包括《探“广陵春”-从文化角度看扬州琼花与芍药》、《析“扬州梦”-大诗人杜牧和他的千年风流梦》等文章,共计12篇。-
江湖百相丛谈 初编
本书采用篇目的形式,共分33篇,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东、西、南、北、中全国各地不同人群和特殊职业行当的方方面面,对江湖众相逐一考镜源流、娓娓表述,既有知识性,也充满趣味性。本书选插适量的图片(拟每篇2—3张),争取得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不仅可以作为一般读者闲暇之余的消遣读本,也可以作为准工具书,方便广大读者查询检索,了解感兴趣的民间文化知识。
江湖百相丛谈 补编
本书是继《江湖百相丛谈》初编、续编之后的第三编——补编。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庙堂高远,江湖纵深,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本编在保持本系列一贯的学术性、趣味性、文学性、收藏性的基础上,将触角伸向那些较隐形或者被忽略的江湖人群,以期更真实、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江湖百相。本编的内容,包括社会影响深远的燕赵佳人、吴越娇娃、太湖渔户、钻天洞庭等,地方特色鲜明的湖南骡子、宁波裁缝、洞庭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