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器研究
齐东方
评分 暂无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直到唐代才令人改观。在中国,金银的开采、冶炼和器物制造技艺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发展历程,到唐代才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在国泰民安、财富聚集、相对自由的大唐帝国,奢靡享乐之风盛行,金银器物便成了人们的追求。正是此刻,“丝绸之路”兴盛畅通,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金银器物的大量传入,犹如“万事俱备”之后的“东风”一样,为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契机。于是,如积累沉淀的巨大能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本书是大型丛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系列中的一卷,以时间为线索,对各历史时期的金银器进行分期,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不同时期的冶炼技术金银器的工艺和形制等,并探讨金银器所代表或反映的各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深人揭示各时期的金银器及社会文化。 另,本书是在《古代金银器》(文物出版社,2008年)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尽可能吸收了原书出版至今中国古代金银
评分 9.0分
这是“唐研究基金会”丛书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有关唐代金银器 的第一部专著。本书全面收集了地下出土和国内外博物馆、私人收藏 金银器,从考古、历史、美术史的角度进行研究。书中刊布照片百余 帧,并附有400余幅线图。 齐东方,1956年3月13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 主
我在考古现场
评分 7.8分
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东西对话之路,是友好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书作者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并通过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经历,比如青海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现场,读出土文物,亲眼见证遥远的历史,亲手探索未知的文明。本书有大量考古现场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视觉盛
花舞大唐春
1970年10月发现的何家村遗宝,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独有的魅力,谜一样地吸引学界不断地探索、破解。唐代宫廷贵族生活、金银制作工艺、租庸调制、道教和医药、胡人和胡风等,都能在它们身上看见。何家村遗宝的主人是谁?精美的器物来自哪里?何时被埋入地下?为什么要埋入地下?国家宝藏守护人齐东方教授,为您解读何家村遗宝背后隐藏的故事。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行走在汉唐之间
书稿原在《广州日报》上以“解密何家村”为题连载。主要围绕1970年西安碑林出土的金银器窖藏展开。何家村窖藏共出土1000多件,分别藏在2个大陶瓮和1个银罐中,材质包括金、银、玉、陶等,做工精细,造型美轮美奂,艺术价值极高,多为唐皇室的日常用品。2004年5月,何家村遗宝中的65件(组)精品在北大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包括杨贵妃佩戴的"香囊"、风流天子唐玄宗的舞马、神秘的“金开元通宝”等。对于何家村遗宝
异宝西来
评分 6.3分
在前期广泛搜集资料并保持密切沟通的基础上,选取跟陆上丝绸之路关系较密切的西北五省区出土的宋以前的49件外来物品为研究对象,由中方提供出土背景及研究状况的详细资料,然后意方学者根据这些资料重新审视过往研究并撰写条目,形成的有关丝绸之路上的考古艺术品研究的精美图录。 齐东方,辽宁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隋唐考古》等,发表有
评分 9.6分
编写这本书时曾想用“再现盛世辉煌”来命名,因为在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遗宝不仅最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术水平、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但“再现盛世辉煌”也可以用作形容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应该换个更响亮、更贴切的名字。著名文学史家袁行霈先生建议直接借用唐人诗句“花舞大唐春”为名,这是初唐诗人卢照邻《元日述怀》中的一句。“花舞大唐春”恰好形容了大唐盛世的燕婉热闹,当读者真切地看到这些巧
中国物质文化史.玻璃器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系列中的一卷,以时间为线索,对各历史时期的玻璃器进行分期,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不同时期的冶炼技术、玻璃器的工艺和形制等,并探讨玻璃器所代表或反映的各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深入揭示各时期的玻璃器及社会文化。作为研究玻璃器的专着,本书更多地是从考古资料出发,从物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问题。全书分时期进行研究,对每个时期的玻璃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