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回忆录:清末的教育改革
齐如山
评分 7.2分
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声名远播,离不开齐如山这位幕后推手。 中国京剧踏出国门,得以跻身“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离不开齐如山的筹划奔走。 国粹艺术的传承改良,离不开齐如山数十年的潜心研究。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解放时期,从北平到海外最终到台湾,齐如山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他的一生随着中国政治社会格局几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重重的烙
梅兰芳游美记
评分 暂无
几台戏,惹出美国男女多少如痴如醉情,却道“台词不懂心里懂”;一个人,走入华侨同胞几许思国思乡梦,真是“想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1929年携带京剧赴美演出,成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值得钩沉的一段佳话。 作为此事从头到尾的“总编导”齐如山,通过《梅兰芳游美记》描述了波折跌宕的全过程,也归真了彼时欲成好事的司徒雷登、黄恩施、李石曾、刘天华……无数中外名流。
谚语录
评分 8.3分
齐如山从浩如烟海的谚语中选取1835条,编成这一卷《谚语录》,他说:“这就是国民心理中的经典,国民心理中的法条,国民心理中的格言。” 但是,谚语里面有是有非;再说了,齐如山是我们划了好几道代沟的人,他有一万条真理,你有一万个反问又何妨? 齐如山甚至断言:“凡在社会中有声望的人,都记得这些谚语,非常之多;谁记的比较多,谁在社会中的威望,就比较大。”
北京三百六十行
评分 8.4分
对故乡故土顾望不已,对故事故人思恋未了;他对他的“北平”挚念如斯,为什么?一卷《怀旧》,有馈君惠存的点拨。 卷中包括五本书,都只写北京之“旧”。但不论古都的大气铺陈(《北平》),还是民俗的温婉描述(《北平怀旧》),或者遗闻轶事的不舍俯拾(《北平小掌故》),又都洵属真美——哪怕是月缺之美。 《谈平剧》,《北京百戏图考》,更是对源泉艺术的搜求挽留;
北平杂记
评分 7.8分
华北民食考
齐如山回忆录:清宫史话
评分 7.4分
齐如山回忆录:民初走出国门的京剧
中国风俗丛谈
评分 7.5分
《中国风俗丛谈》讲述“入境观其风俗”,是说风俗反映文化以及国力:荀子此见写在《强国》。齐如山:“我要把旧日好风俗写出来,请大家看看,不但很有趣味,或者对现在之浮薄空气,有所补救,也未可知。”言词尖刻了些,却不失恳切。过年、盖房、婚娶、送礼……分外风趣,读者可以随意鉴享;《农事的好风俗》、《商家的信用》……却不容你不用心去领略“风俗”何以为“文化”!风俗文化也是《杂著》“寓教于乐”的衷曲。至杂
评分 7.9分
本书所据即为台北联经版,全书未作任何删改,只是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另外增加了几十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说明中的人名与地名是按目前通行译法来处理的,个与正文不同;本书注解为编者所加。 几台戏,惹出美国男女多少如痴如醉情,却道“台词不懂心里懂”;一个人,走入华侨同胞几许思国思乡梦,真是“想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1929年携带京剧赴美演出,成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值得钩沉的
中国馔馐谭
评分 7.6分
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 奠立了国剧的理论基础 近代社会掌故的宗匠 平实自然的饮食小品 亲切的、浓浓的旧时味道 阅读季•高端人文知识普及读物 大家之书,有厚重的思想,纯正的知识,宁静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绵绵不绝的文脉,有我们心智的滋养之道。 <p
齐如山回忆录
《齐如山回忆录》内容简介:齐如山先生晚年羁旅台湾的追怀之作。极为平易的白话,让我们同作者不再隔山隔水;极为翔实的故事,让我们同历史不再隔世隔代。拓下那些珍贵的史料,清末科举、同文馆、义和拳、军阀割据、以及旅欧游美等等,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读这本书,不但阅尽齐如山一个人的一生,领悟造就一代宗师的一个传奇;而且可以透视那个社会的万象。作为学者、作家、戏剧家、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广博的学识、清澈的见解
闻歌想影
齐如山为一代戏曲理论家,是梅兰芳的“御用”编剧,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本书从齐如山诸多剧学著作中精选关于京剧组织、京剧行当、梨园名伶、戏界掌故等文章四十篇,特别收录齐如山手绘并题跋的明代京剧摹本,以及清代宫廷画师所绘的京剧人物图,细述京剧的前世今生,全面还原京剧之美,是一本图文精美的京剧艺术通俗读物。齐如山学识渊博,语言京味十足,一人综合了观众、行内人、评论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的
面疙瘩
评分 7.7分
本书是齐如山先生谈吃的散文精选集,可以说是目前最全面收录齐如山谈吃的版本,试图重新将齐先生民间美食家的身份呈现给读者。在这本书里,齐如山先生谈的都是平民百姓的吃食,既谈及材料、品相、烹饪、馆子,也讲一日三餐必吃的百谷百蔬,各类面食。既涉及民间做饭的人,又不乏吃饭的趣事儿,他把中国饮食的文化和门道都写在里面了。谈菜中细节,品淡中滋味,带人重温最家常的酸甜苦辣咸,字里行间充满了家乡的味道和生活的
齐如山文集(全十一册)
评分 8.9分
《齐如山文集》收录了齐如山一生各个时期富于代表性的民俗学专著,戏剧学专著,文学随笔。这是经多年搜求,在所能见到的齐如山先生所有著述中,通过较为严格的遴选而确定的著作——力求最大程度地体现齐如山在中国戏剧学、民俗学领域的理论贡献。《文集》主要包括齐如山于20世纪20-30年代出版的“齐如山剧学丛书”,还包括齐如山于1948年至1962年在台湾出版的一系列戏剧学和民俗学著作,也包括1979年(台
北京土话
评分 8.2分
《北京土话》以北京方言为主,采用词条形式,详细撰录了北京土话的用法、种类及其演变发展。内容包括风俗用语、礼仪用语、行业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等等,共收词条近2000个。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熟语,寻常语。那地地道道的京字京白京韵,那清清澄澄的人物事物风物。那俏皮,那水亮,那甩脆,那秀柳……那整个一“满世界”的土渣儿哟。
中国的科名
评分 8.5分
关于清代的科举制度,已有不少经典著作,比如在考试的形式方面,有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齐如山的《中国的科名》与前两种书在侧重点上完全不同,它讲的主要是科举在社会方面的接受与反应,比如在清代人眼中秀才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又比如举人与官员间相互的礼节应该是如何。其实,这是一种更有历史实感、因此也更可贵的叙述。由亲历过那一时代的齐如山讲来,科举不再
齐如山戏本
《齐如山戏本》内容简介:民国十六年春,梅兰芳以出演《太真外传》荣膺“四大名旦”之首。举国哗然:妙哉戏本谁写就?“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孤诣无人见。”——后来北京《晨报》发表罗瘿公此诗并谕世人:“梅所演诸名剧,剧本及导演,胥由齐氏任之。”齐氏者,如山先生也。兹搜钞集卷,一十六出,以飨读者。可以温习西施、虞姬的凄美故事,可以触知木兰、童女的壮烈胸怀,可以随黛玉和晴雯回叩红楼,可以伴洛神和嫦娥漫览银
京剧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