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
[德] 马丁·瓦尔泽
评分 8.7分
• 莫言、李洱、邱华栋鼎力推荐 | 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国宝级作家 | 毕希纳奖得主 • 逃之夭夭,一种令人好奇、也令人景仰的文学不及物状态 • 马丁·瓦尔泽回顾一生与政治、爱情、文学批评的斗争总结 —————————————————————————————————— — 阅读《逃之夭
批评家之死
评分 暂无
德国《焦点周刊》评价说:“马丁·瓦尔泽这部针砭文坛内幕的讽刺作品写得妙语连珠,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瓦尔泽从未写过如此优秀、如此泼辣的篇章。” 瓦尔泽的文字,机智而富有哲理,我深深佩服。——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马斯·曼之后,最伟大的德语作家是谁?当然是马丁·瓦尔泽。他是当代的歌德。——李洱(著名作家) 马丁·瓦尔泽是除德国大主教之外,对德国人影响最大的人。他的《迸涌的流泉》和
寻找死亡的男人
评分 7.6分
在一封写给不具名的“作家先生”的信中,72岁的成功商人兼畅销书作家特奥•沙特讲述起自己遭遇唯一的挚友背叛和公司一夜之间破产的经历。绝望之际,特奥登录互联网上的自杀论坛,诉说自己寻找死亡念头的“不可逆转”;而与此同时,特奥在妻子的探戈舞商品店认识了西娜,被西娜的光芒击中;他疯狂地爱上西娜,并打算放弃一切,投奔爱情。然而西娜和他的背叛者之间却存在着出乎意料的复杂关系…… 马丁•瓦尔泽耄耋之年创作的这
自我意识与反讽
本书是德国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法兰克福诗学讲座”的五次演讲结集。 马丁·瓦尔泽对20世纪盛行的、主要肇始于托马斯·曼的反讽概念提出了质疑,他细致梳理出一个文学渊源:从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对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反讽所下的定义,到这一种反讽的巅峰之作,即托马斯·曼《托尼奥·克吕格尔》。马丁·瓦尔泽认为,在这里,反讽是确立主人公身份的手段,主题与反主题相互驳斥,而主人公不会偏袒哪一方,他站在所有对立面
惊马奔逃
《惊马奔逃》是一部“反映人到中年人生危机”的作品,主人公赫尔穆特偶然遇见功成名就的同窗好友克劳斯,他钦佩克劳斯的成功,而克劳斯向他倾诉成功者的忧虑。一次意外的发生让赫尔穆特夫妇和克劳斯夫妇对彼此有了新的了解。一场中年危机悄然发生却又似乎戛然而止……小说于1978年甫一出版,即轰动德国文坛,跻入当年十大畅销书之列。本书另包含《梅斯默的想法》。 马丁•瓦尔泽(1927— )
童贞女之子
评分 8.2分
安东•帕西瓦尔•施卢根,人称珀西。从小母亲就告诉他,他的出生没有任何男人的参与。冥冥之中一股力量指引他成为一家精神病院的护理员,他在这里的医生与病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父爱的归属,他也在医院里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将语言化作了信仰与爱之间的桥梁。珀西学了拉丁语,对所有人都只称“你”,不会说“您”,他的演讲从来无需准备,都是即兴演说,他是这个小世界里的耶稣基督,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最终他的死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