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下乡
刘永华
评分 8.9分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十章,以闽西四保村落群为个案,在广泛搜集和深入解读实录、政书、方志、族谱、仪式文献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研究方法,侧重从礼生及其礼仪、宗族与祭祖仪式、乡约组织、神庙与神明祭祀等方面,探讨明初以降儒教礼仪步入乡民生活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刘永华,麦吉尔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代以降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评分 8.0分
本书对中国古代军戎服饰进行了历史性的系统描述。迄今为止,它可以说是关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史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本书材料丰富,论述严谨,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很有分量。 本书最大特点是汇聚了丰富的图像资料,而且多数是作者根据实物、塑像亲手绘制的,数量多达400余幅。此外,作者还为每一个朝代的军戎服饰绘制了复原图。由于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具有深厚写实功底的画家,故其绘制的复原图
帝国缩影
评分 8.6分
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 同时,明王朝设计的乡厉坛祭祀制度也包含了社会秩序建构的面向,亦即与里社坛祭祀制度配合。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
中国历代服饰集萃
评分 5.1分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评分 8.3分
墙书·中国服饰通史
评分 7.8分
由服饰复原专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永华执笔,历时三年,重现中华服饰近万年的历史。一部服饰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全书分为“时间图谱”和“考古时报”两大部分。※时间图谱 •3米长卷,7大类别:衣服、帽子、鞋、配饰、妆容、发式、军戎服饰 •13000年,上古时期到今时今日的中国服饰史 •穿着各朝代代表性服饰的主人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