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中庸》
方朝晖
评分 暂无
编辑推荐 中庸, 不是折中调和、没有原则 中是恰到好处,庸是日用常行 实质上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最恰当的道路或活法 ——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内容简介 《中庸》篇幅并不长,若不计标点的话,只有3565字(包括标题),被公认为是非常深奥的一部儒家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
评分 8.4分
性善论新探
人性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主题。孟子早在2300多年前提出的性善论在此后几千年历史上引发了无数争论,不仅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也在20世纪西方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在全面研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及欧美国家有关孟子性善论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在如何理解古人人性概念的含义,性善论应该从性之善还是性善的角度理解更好,为何可以从成长法则的角度看性善论,以
治道
中学与西学
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今天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学科体系来肢解中学,还是用中学概念范畴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所谓中、西学术之异,并非同一种学问传统内部的思维差异,而是两种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类型之异。 <p
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
针对现代人沉重的压力和疲困的心灵,特别是各种精神心理疾病,本书认为,中国古代的修身传统有无比强大的现实意义。本书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激活古代修身传统,并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一套具体的修身方法。 作者将儒家几千年来特别是从孔孟到宋明时期所发展起来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慎言、致诚等九个范畴,对它们的基本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书后附录集多家经典,可用
为“三纲”正名
评分 6.3分
方朝晖明确挑战那种认为“三纲”完全是封建糟粕的非历史主义分析。在《为“三纲”正名》中他指出,三纲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春秋学,是孔子在春秋时代针对社会失序所提出的匡正之说;通过董仲舒和汉儒,以及朱熹和宋儒等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提倡“三纲”的学者从未主张无条件服从,或绝对的等级尊卑。而经过现代分析而得到批判继承的三纲思想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三纲”正名》
“中学”与“西学”
评分 7.4分
本书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985专案基金赞助出版。 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一大特点是用西方现代学科范畴和学术体系来重新整理中国古代学术,作者认为,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一系列西方现代学术概念或学科范畴,尽管含义并不固定,内容与中国古代学术也并非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但是从整体上说,它们代表的是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完全不同的学术传统,其学科范畴体系能否直接应用于中国古代学术
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
评分 5.8分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