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
李学勤
评分 7.2分
本书作为“大家说历史”系列丛书的一种,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所撰。本书立足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整体视角,以《百年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开宗明义,依次于总说和分说陆续展开对虞夏商周的论述,范围涵盖甲骨文、青铜器、简牍、帛书等方面,最后附四代、甲骨文、青铜器的课题展望,以及对读者的自修指导。 李学勤(1933— ),北京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
清华简及古代文明
评分 暂无
《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由李学勤先生亲自选编,内容涉及甲骨、金文、简帛、文献学、学术史等,特别注重了对其未整理发表的旧作及近年新作的挖掘,全面反映了近年李先生的学术关注点和新见解,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新成果的集中梳理和展示。
夏商周文明研究
评分 5.5分
《夏商周文明研究》是《通向文明之路》的续编,是当代史学北斗李学勤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二部文集。这本集子分成上下两编。上编是李先生2007年、2008年两年的论文和演讲,分类辑录的方式大致同于《文物中的古文明》。下编的序跋和杂文的时限则是2004年下半年至2008年,体例与以前的《拥警集》(三秦出版社,1999年)、《清路集》(团结出版社,2004年)一致。 李学勤,
青铜器入门
评分 8.2分
《青铜器入门》是青铜器研究的初步指引。本书为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写作的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普及性读物,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青铜器知识,可读性极强。第一节是总括式的导论;第二、三节则介绍方法和材料;第四至九节,按时代顺序叙说青铜器的兴起和演进;第十节补叙中原以外的器物;第十一节择要介绍秦汉青铜器;最后一节专门介绍青铜器的特殊分支——铜镜。 李学勤,男,1933年3月生于北京。读
《史记·五帝本纪》讲稿
评分 6.7分
《史记•五帝本纪》是我国传统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第一篇,记述了从黄帝至尧舜时期的远古历史。作者从中国文明起源的角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五帝本纪》进行了深度讲解,系统梳理了有关五帝时代及上古史研究的争论与探索,以启发读者对中华文明起源、上古史研究等问题的思考。20年前,作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由此引发的讨论至今不绝。故本书附录收入作者《走出疑古时代》及相关文章。
东周与秦代文明
评分 8.3分
本书在掌握大量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将考古成果与历史理论和文献相结合,先以诸侯国为单位,分述东周与秦代各诸侯国的文物考古材料及有关历史问题,然后分类研究当时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丝织品及制造技术、货币、玺印、简牍、帛书、帛画、文字等,全面勾勒处于巨大变革时期的东周和秦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是一部材料与观点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考古和文化史专著。本书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出版,
走出疑古时代
评分 7.3分
《走出疑古时代》。作者李学勤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李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口号以来,走出疑古已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论古代文明,第二篇神秘的古玉,第三篇新近考古发现,第四篇中原以外
中国古代史导读
十三经说略
评分 7.8分
《十三经说略》全面、精练、准确地介绍《十三经》的书名缘起、编纂始末、刊刻流布、内容特点、学术成就、思想影响、研究状况等各个方面;作者以自己丰富的学术积累、深切的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阅读本部经书或正史的心得与方法;每篇之后推介10种左右参考书目,以期为年轻学子或经史爱好者指示门径。
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满族卷)
精选中国56个民族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以名家绘本的形式展现给中外小读者。其中,神话故事精挑细选,采众家之长;名家手绘插图磅礴大气,尽显画家创作的独具匠心;文本改编体现神话的内涵和神韵。生动的故事以及各民族风俗、文化特色等知识性内容,将是更多国家的青少年读者通过这套丛书了解东方,了解中国56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李学勤 1933年生于北京,著名历史学家
古文献丛论
评分 7.4分
《古文献丛论》利用最新考古发现,特别是简牍帛书资料,结合中外学界的中国古史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献(尤其是上古文献)与思想进行了综合研究。全书利用了二重证据法,注重学术史的梳理,论证严密,为中国古史研究做了许多切实的工作,指出了中国古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于学术界走出“疑古时代”,实现“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重写中国学术史”,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文物中的古文明
评分 8.0分
《文物中的古文明》分为古史研究、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年代学研究和学术史研究七辑。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古史的十个新发现;深入探讨远古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关于花园庄东地卜辞的所谓“丁”的一点看法;论士山盘——西周王朝干预诸侯政事一例;荥阳上官皿与安邑下官钟;从新出楚简看齐鲁文化的影响;试说楚简中的《说命》佚文;颂器的分合及其年代的推定;侯外庐先生与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研究
周易溯源
评分 8.9分
本书作者运用近年来考古学的新发现对《周易》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论述,使《周易》从形成到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指出了研究古代经典的带有指导性的方法论。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种卜筮之书。这一点,从它在《周礼》为太卜所掌以及它在《左传》、《国语》诸书中的应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在这个卜筮之书中却蕴藏着极为深邃的哲理。这一点,则
话说中国(全15册・含索引、DVD)
评分 8.8分
《话说中国》(共16卷)这部书中所蕴涵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绵延不绝的永恒价值与魅力。从你拥有《话说中国》开始,中国历史文化宝库的大门由此而开启,感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你我得以在此流连忘返,受用无穷。如果说,《十万个为什么》深刻地影响了你的童年生活,那么,《话说中国》将对你的一生有益,是你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十六卷本,一千五百余则经典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又风
中国古代文明十讲
评分 6.8分
《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是一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学术思想史等众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综合研究。它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扎实的古文献基础,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以现代考古手段所获的地下出土材料,而且还必须运用视角广泛的比较和理性充分的思辨,对所有这些基础资料和相关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文
中华姓氏谱(马姓卷)
本书是中华姓氏谱中的“马”姓分册。书中从该姓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该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 本书内容丰富,广征博引,史料翔实,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为一体,非常值得一读。
中华姓氏谱(韩姓卷)
本书分源流、人物、人文、文献四篇,揭示韩姓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韩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韩氏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评分 8.4分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主要内容:简帛佚籍的发现,对考古学、古代史等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以为其影响最大的乃是学术史的研究。传统的观点以为考古学发现的仅是物质的文化,而我以为最[物质]的考古学同最[精神]的学术史是相沟通的。
中华姓氏谱(史姓卷)
《中华姓氏谱:史姓卷》分源流篇、人物篇、人文篇、文献篇四个部分,揭示了我国史姓的起源与发展、迁徙与分布、家族的兴衰,以及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家庭,在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国的家庭或者说家族,更是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演变中,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形式,而“姓”就是家族的一种标志。《中华姓氏谱》是关于姓氏文化最全面、最具规模的丛书,选取了占中国人口87%的100个姓
中华姓氏谱·杨姓卷
本书系中国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成果,由贵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晓卫精心撰写。本书从源流、人物、人文、文献四篇,揭示中华“杨”姓氏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杨”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广征博引,史料翔实。
缀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