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原論
楊儒賓
评分 8.9分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 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 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的想像。 本書透過「聖顯」的概念,重構中國早期的物論, 指出太極、風氣、陰陽、金、木、水、火、土皆有體道的意義,道因物而顯,哲人因物以明道。 「五行」可作為「物」的總代表
儒門內的莊子
评分 8.7分
莊子為什麼不屬於道家? 如果他不是道家人物,他的思想如何定位? 一個新的莊子圖像對於我們今日了解儒家及中國哲學, 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新視野? 莊子道家說始於漢代,但這種學派歸屬在歷代常受到修正,楊儒賓最新論著《儒門內的莊子》可視為第三波修正運動中的一環。繼承晚明王夫之、方以智的莊子觀,透過重新解讀莊子的語言、隱喻、
道家與古之道術
评分 暂无
「道家」是秦漢後追溯出來的,先秦無此學派,「道家」一詞是神話,但後世所謂的道家諸子的源頭確實可溯源至神話。本書上溯老子、莊子、黃帝、屈原的思想直到今日所說的神話主題――莊子稱之為「古之道術」。道家諸子所繼承的古之道術各不相同,老子與大母神神話、莊子與升天神話、黃帝與天子原型、屈原與崑崙神話,關聯極密切,原始的神話主題形塑了後世的道家諸子的性格。本書可視為「從神話到哲學」的道家版。
異議的意義
评分 9.3分
本書探討近世東亞反理學思潮的思想史意義。東亞的反理學與理學幾乎同時成立,同步發展,只是勢頭大小與理論成就高低頗有不同。惟重要的反理學哲人,從葉適、戴震、阮元以至丁若鏞、伊藤仁齋、貝原益軒、荻生徂徠等人,皆具有深刻的哲思。作者將反理學的思潮分成相偶論與禮論兩種類型,相偶論在深層的意義上可含攝禮論,它與體用論恰可作為反理學與理學兩者典型的思考模式。 本書作者採跨文化的視角,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