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忆往
程千帆
评分 8.9分
《桑榆忆往》以程千帆先生晚年回忆录为主干,分为四部分: “劳生志略”,记录程千帆一生读书治学的不平坦经历;“音旨偶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黄侃、刘永济等大师宿儒,程千帆或从之问学,或与之共事,音容笑貌,录而为文,正可使后学“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书绅杂录”,程千帆晚年移砚南京,是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既有等身著作次第问世,又言传身教了一批优秀弟子,学生们将其晚年口述治学经验辑录成帙,以飨学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评分 9.5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是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该书全面考察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三章节可视作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释题,重在解释“唐代进士”和“行卷”这两个概念。中间两个章节则围绕“与行卷相关的趣闻轶事”这个主题分别讨论行卷行为中双方的互动,并进而从学术史上回顾前辈学者对行卷问题的分析和观点。全书的第三部分,即六、七、八3个章节是作者用功和立论
程千帆全集
评分 9.6分
程千帆古诗讲录
评分 7.8分
程千帆(1913-2000),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开始在南京大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古典文学学者。代表著作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
校雠广义·版本编(修订本)
评分 9.0分
《版本编》主要介绍了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
读宋诗随笔
评分 9.2分
文论十笺
唐诗课
评分 暂无
程千帆先生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在古典诗歌创作和研究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唐诗课》一书汇录了程先生论述唐诗的十多篇论文,他的这些文章角度新颖,如研究唐诗中的地理、方位的虚与实问题,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的一与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理解与接受问题,等等,别开生面,别有会心,且可读性非常强。 程千帆(1913-2000),已故古典文学专家,早年任教于武汉大学,“文革”后受聘执教于南京大学。代表著作
唐诗宋词大师课(全二册)
程千帆先生是章(太炎)黄(侃)学派的传人,也是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他培养出的“程门弟子”已是当前学术界的重要力量。沈祖棻先生是当代学者中的诗人型学者,以旧体诗词创作而闻名。朱光潜先生将她比作当代李清照,称赞“易安而后见斯人”,亦为叶嘉莹先生所推崇。二位先生合称“程沈”,吴宓曾称二人有“行道救世,保存国粹之志”。 本
校雠学略说
评分 8.1分
本书为程千帆先生讲授校雠学的讲稿,全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藏弆四部分,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文献学范畴 程千帆 (1913—2000),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老家在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程
古诗今选
古诗选本不胜枚举,为什么本书堪称“天花板”? ●高分口碑古诗选本,用24年成书,再用20年修订!本版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勘正错误,优化版式结构,方便读者阅读使用。 ●国学大师程千帆、沈祖棻关于中国历代古诗的半生心血,“四手联弹”普及古典诗歌! ●阅读无门槛,使用无压力,学生可做工具书! ●它不仅是南京大学的经典
日本汉诗选评
评分 8.5分
汉诗是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古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8世纪中叶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编成,到19世纪创作逐渐式微,日本汉诗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诞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日本汉诗的风会迁移,每与中国诗歌的发展桴鼓相应,或早或迟地受到中国诗坛风尚的影响,是中日文化交流结出的丰硕成果。 本书由古典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孙望二先生编选。他们从大量的日本汉诗中精选优秀的诗作,并加以
本书讨论由进士考试派生的行卷风气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开风气之作。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文化视角讨论文学史问题的开风气之作,传承了古典学术文史不分的传统,在新时期学术恢复初期为学界树立了严谨的学术规范。从本书出版到今天,时间已过去了近四十年,当我们重新阅读这部经典时,仍不能不惊叹于作者思力的敏锐深细、识见的卓荦高远以及对文献的精熟和语言风格的
量守庐学记
评分 8.4分
黄侃(1886~1935),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中央大学教授,室名量守庐。黄侃专长于经学、小学,其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蔚成一家之言,治学上注重恪守师承、博学精习,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收集了记述黄侃论学大旨的文章,及其传记、逸事、著作目录等,作者大多是黄侃的师友和亲炙弟子,便于今人理解这位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
俭腹抄
评分 8.0分
两宋文学史
评分 8.8分
本书征引史料宏富,立论精审,创见较多。著者探讨各类文体、流派的兴衰,立足于史家主体意识,从深层揭示其内在规律,突破历来的单一的作家加作品的机械排列模式,从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着手,环环紧扣,层层密合,确立了整体观念的构史格局;特别是清晰勾勒宋杂剧和南戏演变的轨迹和轮廓,填补了大片研究空白,发掘出为老一辈戏曲史家王国维和吴梅等未曾见过的许多珍贵史料,显示出综合艺术美的立体感,振聋发聩,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