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
蔡石山
评分 7.6分
《明代宦官》全面而详尽介绍了宦官在明朝(1368—1644)扮演的角色。作者从各种一手及二手资料取材写下这本书,试图向读者说明宦官如何渗透包括明朝的宫廷政治、特务活动与内部安全、军事与外交事务、征税与上贡、皇家专卖事业、司法审查、紫禁城布局、大运河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内容饶富趣味。 在蔡石山的笔下,官史编修者加诸宦官的谴责、嫉妒面纱被揭去,露出质地丰富如织锦的宦官样貌。作者以持平的立场描写宦官
臺灣農民運動與土地改革,1924-1951
评分 暂无
在20世紀初期國與國息息相關的世界裡,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的政治海嘯迅即傳到中國與日本,並在1920年代初期從日本傳到臺灣島。最初,在山川均、麻生久、佐野學之類日本社會主義者引導下,並經總部設在大阪的日本農民組合指導下,一些臺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是關心甘蔗寡占事業支配臺灣農村一事的簡吉、李應章、趙港,開始糾集佃農成立農民組合。他們把矛頭指向大多為日本人所有的製糖會社,希望替臺灣佃農爭取較好
明代的女人
评分 6.2分
这是第一本详细讲述数百年前各色女子(从宫廷贵妇到下层农妇、妓女等)命运、故事及其日常生活的书。全书语言平实,资料丰富,使人得窥明代女人的生活真相。 蔡石山,曾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与柏克莱分校以及阿肯色大学;担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傅尔布莱特学者和台北中研院教授级访问学者;现任台湾交通大学讲座教授。所著Perpetual Happiness:The Ming
臺灣海洋文化的吸取、轉承與發展
本論文集挑選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臺灣海洋文化的吸取、轉承與發展」國際研討會中具代表性之論文,每篇論文皆緊扣「臺灣」為題旨,以「島史」為目標,共同展現海洋臺灣、亞洲臺灣的跨文化書寫及研究成果。 所探討議題涵蓋臺灣社會、教育、原住民研究、臺灣天主教,以及本土音樂家、知識分子、糖業、文化公民運動、農民運動、政治犯、體育、建築、戲劇等議題,研究者皆嘗試以臺灣的歷史
滄桑十年
《滄桑十年:簡吉與臺灣農民運動1924-1934》是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灣海洋文化吸取、轉承與發展系列叢書」的成果展現。 全書分兩輯: 輯一是歷史敘述。包括一至五章。分析1924到1934年間,簡吉與臺灣農民運動的淵源與背景,以及臺灣農民運動由盛而衰的原因。 輯二是資料編譯。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臺灣農民運動所有目前能
海洋臺灣
內容簡介: 中國對臺灣的影響,要到十七世紀下半葉才可明顯察覺到, 這與一般人對中臺關係史的錯誤認知其實大相逕庭。 臺灣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 在亞洲海上貿易網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 1921年,在慈善家林獻堂和名醫蔣渭水等在淡水河沿岸組成臺灣文化協會, 推動臺灣文化
明代的女人們: 永樂朝徐皇后通曉中國傳統文學,協助丈夫宣揚綱常名教,倡導中國保守思想和傳統道德觀念。以她名義發表的內府刊本有《古今列女傳》、《內訓》,以及《勸善書》,是位才德兼備的後宮女主人。她死後,永樂在傷痛之餘,誓言不再立后。 黃娥是明代最有才華的女詩人,從小就開始讀古典文學、寫作文章。婚後十年,獨自回四川新都料理家產,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攻研樂府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