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儒学(修订版)
赖永海
评分 暂无
本书深入研究了东方两大文化,即印度佛教与中国儒学在古代中国相互排斥、相互吸收的过程及其结果:一方面是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在学理层面主要表现为儒学化;另一方面是儒学在思维方式、修养方法等方面广泛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资源,直接促成了新儒学,即宋明理学的诞生。本书高屋建瓴,从佛法要义与儒学主旨、佛本与人本、佛性与人性、顿悟见性与修心养性、出世与入世、理学与佛学、心学与禅学和佛儒交融与人间佛教等八个方面,深
儒学与中国佛学
归真培元,方得固本。《儒学与中国佛学》是赖永海先生关于儒学和佛学的相关研究著作,收录先生26篇颇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文章。 《儒学与中国佛学》分为 “儒学篇”“佛学篇”和“儒佛交融篇”三个部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儒学与中国佛学由相互影响到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形成这种历史走向的内在学理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并联系实际对中国的哲学宗教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不仅
佛法真义
评分 6.8分
《佛法真义》从“佛教的真精神”“佛法智慧”以及佛教的历史三个维度,以“什么是佛教的真精神”“何谓佛法智慧”“印度佛教源流略览”“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四个章节,全面、系统、深入地阐发了“佛法真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晓畅,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佛教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以及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赖永海,1949年生,福建
中国佛教艺术史(精)
评分 6.3分
本书基于思想文化史和宗教学、艺术学的视野,以断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史。在时间跨度上,自佛法东传东土之汉魏两晋起,一直到晚清民国,对近两千年来各个时期的典型艺术样式进行风格分析,探讨各个时期*具代表的佛教艺术形式和内容。本书是集体分工合作的产物,主要成员承担完成了《中国佛教通史》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国佛教艺术史的专题研究。 赖永海,福建漳州
中国佛性论
评分 8.8分
《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中国佛性论》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全局着眼,把佛性论放在广阔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佛性思想流传、发展的全貌。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以范畴为线索,把佛教史上的佛性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而把中土佛性思想的各种内在联系及其历史发展揭示出来。书中以几对大的范畴和几十对小的范畴来阐述中土佛性思想,在具体论述中又多采用互相比较的方法,充分揭示了各个范畴之问的
佛典辑要
评分 7.6分
佛法博大精深,佛典浩瀚广博,有条件者,能深入三藏,系统研读,亲自体味,自是最佳之选。所辑佛典,或全文,或节选。凝众家之精华,辅现代之译述,变繁复名相为通俗浅见,以此[方便施设],具[渡海之舟筏]。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佛教自东渐伊始,及至佛教的中国化、中国佛教,即搭蔓于儒道之体,纠葛在融变之间。所选佛典,依时间顺序,据意译与义译相结合
宗教学概论
评分 6.1分
《宗教学概论》主要内容有:宗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
中国佛教文化论
评分 7.1分
《中国佛教文化论》旨在探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这种探讨既致力于剖析佛教如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的道路,更着重研究佛教在中国扎根之后,怎样反过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衍变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