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邹逸麟
评分 9.3分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精)》主要反映我国全新世以来一万年自然环境的演变,包括气候、植被、动物、水系、海岸、沙漠等自然要素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本书是集体合作的成果,参与者都在历史地理学科领域里有多年研究的经历,并在撰写过程中,尽可能吸收最新发现的资料和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最后由邹逸麟、张修桂、王守春统稿、定稿。本书主要论述我国气候、植被、主要河流、海岸、沙漠等自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评分 8.1分
本书初版于199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重印一次,重印时对内容并未作任何修改,只是改正了一些错字。自初版问世以来的十年里,本书不仅是不少高校“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课程的基本教材,还成了报考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所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我总觉得作为中国历史地理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本教材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所以当我在每次课程结束时,总要求同学对本教材提出意见,希望有机会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评分 8.0分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系我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专著,是了解过去、认
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
评分 8.4分
本书包括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地理两部分,内容有黄淮海平原历史气候、历史灾害、水系变迁、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历史时期城市的发展等。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术经典·邹逸麟卷
评分 暂无
本书精选了邹逸麟先生在历史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从“黄运史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环境变迁研究”“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及综论”四个领域展示了邹先生一生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在史地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舟楫往来通南北
评分 8.8分
《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总结了中国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点;阐述运河工程反映中华民族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智慧和毅力;从制度、运输过程管理、运输能力等角度阐述了运河的运输管理;从运河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交通网络形成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总结了运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运河发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响,并简要介绍近百年来的运河现状,对运河的遗产保护和进一步科学利用提出了建议。
邹逸麟口述历史
评分 9.6分
浙江宁波人,民盟盟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 究所教授、博导。毕业于山东大学,曾任中国历史 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 专业委员会主任、《历史地理》主编、上海史志学 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和河渠水利的 教学和科研,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 家”称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图书 奖、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上海市育才奖等。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第3版)
评分 8.3分
本书是对2007年版本的修订。原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地理和人文两方面的全部内容。如气候的变迁,植被的变迁,水系的变迁,海岸线的变迁,沙漠的变迁,疆域的变迁,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差异,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和兴衰变迁,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历史变迁,历史景观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等等。本次修订主要包括:对全书插图作了全面审
千古黄河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以其专学,混凝心血,写出二千年来黄河历史,探求河患的根源,并尝试总结古今治河经验。读者不仅可从本书中详细认识黄河水文,更可见历代治河者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所付出的努力。现列为"远东精选"丛书之中。 邹逸麟:男,1935年8月3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