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东部边缘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评分 暂无
凤翔孙家南头
凤翔县孙家南头地处雍城西部远郊,是千河下游一处非常重要的地点,周边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蕲年宫"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本次配合基本建设发掘的周秦墓葬和西汉仓储建筑遗址是历年来该区域规模最大的考古发掘。发掘先周与西周墓葬35座,春秋时期墓葬和车马坑91座,宋元时期墓葬9座,发掘了千河北岸规模巨大的一处仓储建筑遗址。这次发掘的收获是对该区域以往考古调查和研究的重要补充,特别是该墓地周秦墓葬均
周野鹿鸣
评分 9.3分
2012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发现了我国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发掘整理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物之精美为世人瞩目,今上海博物馆与陕西省诸家考古单位合作,并特地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天津博物馆借调部分青铜器,举办“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展览,规格极高。今与本社合作出版相应展览图录《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以饕广大历史文物爱好者。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考古队由刘呆运任领队,具体发掘工作由李明主持。参加发掘的有刘占龙、卫超、葛林、王立鹏和靳振斌。壁画的保护和揭取工作由王啸啸全程负责,段卫对壁画进行了原大临摹,翟建峰和刘军幸绘制了壁画的比例图,张明惠对壁画和出土文物进行了细致拍摄,工地现场照片由李明拍摄。发掘过程中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潼关县文物旅游局在安全保卫和各方关系协调方面对发
周原:2002年度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上、下册)
《周原:2002年度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包括了:《周原:2002年度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上册)》和《周原:2002年度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下册)》。《周原:2002年度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系周原遗址2002年度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分为上、下两编,分别收集了扶风齐家制块作坊遗址及岐山礼村先周遗址的发掘资料
梁带村芮国墓地
评分 8.5分
《梁带村芮国墓地:2007年度发掘报告》披露了梁带村墓地西区2007年发掘的10座中小型墓的信息,据出土玉器的纹饰特征等推断,这些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这批等级较低的墓葬普遍有棺椁或单棺作葬具,但均不随葬陶器,而有少量玉器的现象在其他地区同时期的墓地是非常少见的,从另一层面揭示了周代芮国墓葬的突出特点。中型墓多有铜翣及串饰也较有特色,是研究周代墓葬制度的重要资料。M18出土铸有“虢季”
新中国出土墓志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肆 上下册》 墓志是我国古代埋藏在墓中用以记叙死者姓名、籍贯、履历、仕宦以及亲属世系等的铭刻(或书写)文献。其形制起源于秦汉,变化于魏晋,定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经宋元明清发展,至民国甚至直到现在,也仍在一些地区行用。墓志作为铭刻文物,艺术价值颇大。北魏的墓志,隶楷合一,隶法雄劲,楷法新颖,在我国书法史上号称「魏碑体」。定型后的墓志蓋石盝顶、四殺
戎与狄
本报告正文分前言、上篇、下篇和附录四部分。前言是有关陕北地理历史沿革和东周考古及戎狄遗存发现的简要介绍;上篇为黄陵史家河墓地考古发掘报告,包括37座战国墓葬(另有两座汉墓M1、M34未收录)全部资料、人骨研究以及出土的部分金属器检测分析报告;下篇为清涧辛庄战国墓地发掘调查报告,包括高塬墓葬M1、枣湾畔墓地9座墓葬以及周边调查的7个遗址点的全部资料;附录为第三次文物普查采集的陕北地区东周时期的
宝鸡郭家崖考古发掘报告
郭家崖墓地地处秦岭北麓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一处规模较大、沿革时间长、保存较好的东周秦及汉唐墓葬群,也是近年来继凤翔孙家南头之后在汧渭之会有关东周秦墓葬的重要发现。对该墓地122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分别于2011年和2017年两次完成,这批墓葬对研究秦人社会聚落形态、秦戎关系、墓葬习俗、历史沿革以及古代秦岭南北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信息。本书公布了2011年及2017年~2018年,陕西省
梁带村芮国墓地—— 2005、2006年度发掘报告
墓地出土了大量以及罕见的玉器、金器和青铜器,尤其是金器,无论是数量还是精美程度均超过了河南三门峡虢国国君之墓以及山西曲沃晋国国君之墓。在27号芮国国君墓中,出土了数枚陕西龙山文化时代的玉琮,它们的制式和工艺均与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琮相一致,27号墓中还出土了两支商代晚期的大玉戈以及凸缘环。在26号芮国国君夫人墓中,赫然出土了一只红山文化时代的玉猪龙,真正是匪夷所思。
汉成帝延陵考古调查勘探报告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汉陵考古队,对汉成帝延陵陵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本书即是此次考古工作的成果报告,详细介绍了关于陵区布局、延陵陵园、帝陵陵园、皇后陵园与祔葬墓、外藏坑、建筑遗址、陪葬墓与陵区道路、文物采集等方面的调查与勘探成果,并就时代、等级与墓主以及陵园形制与布局等相关问行了探讨。该书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勘探
华阴兴乐坊
2009年3~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兴乐坊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A、B两个区,共清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灰坑52个、窑址3座、墓葬2座(其中瓮棺葬1座),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该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关中地区庙底沟类型遗存的文化内涵,为该时期文化面貌、聚落形态、生态环境、生计方式等问题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为关中地区同期及不同时期遗址间的比较研究提供新信息。
西安张家堡秦墓
本书报告的194座秦墓,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时考古队在1995年1月,2003年5月至7月,2004年2月至10月,2005年1月至3月,2008年1月至3月,2010年1月至7月期间,在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办事处管辖的北康村(中国石油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翁家庄(长庆盐岩岩芯研究制作中心)、尤家庄(西安市世泰思商业住宅区、中登城市花园)和郭家庙(张家堡广场小区)共四个行政村周围
唐昭陵韦贵妃墓发掘报告
本书是唐昭陵韦贵妃墓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约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韦贵妃墓的形制和随葬器物以及墓葬壁画,为研究唐代帝陵陪葬墓的制度,以及大中型墓葬的等级划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发现石峁古城
评分 7.4分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近年来的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考古勘探、发掘确认了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著的《发现石峁古城》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考古发现成果、研究成果、大事记,比较全面的展示了石峁遗址从1976年发现以来学界对于石峁
秦雍城豆腐村战国制陶作坊遗址
异世同调
评分 8.0分
《异世同调: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物》展览是为庆祝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建馆二十周年举办的特别展。20年前,阿瑟·M·赛克勒伉俪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倾力帮助北京大学建设了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兼具最先进保护和展示设施的博物馆,希望这所博物馆能够成为融汇中西文化的桥梁。20年来,这里举办了数+场高水平的文物、艺术展,在北大、在文博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
唐嗣虢王李邕墓发掘报告
《唐嗣虢王李邕墓发掘报告》介绍了唐嗣虢王李邕墓及1号墓均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吕村塬唐高祖李渊献陵陪葬墓区内,2003~2004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队、富平县文物旅游局配合对上述两座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两墓皆为斜坡墓道、多天井、双墓室大型唐代墓葬。1号墓因修筑期间坍塌而未及使用便遭废弃。李邕夫妻合葬墓营建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出土了大量壁画,壁画内容丰富,绘制技艺娴熟,特别是马球图、调鸟
西安米家崖
《西安米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2006年考古发掘报告》是对西安米家崖遗址2004~2006年考古发掘成果的系统公布,书中客观而详尽介绍了遗址发掘所获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并依据遗迹间的层位关系及文化面貌差异,将所获遗存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分别归属于半坡四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及客省庄文化。另外,书中亦对遗址中灰坑出土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西安米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