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
评分 暂无
在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卷,共86万字,图片455幅。
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丹心素裹
沈安娜
评分 8.6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安娜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潜伏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主要为国民党重大会议和重要人物做速记工作。她打入敌人心脏14年,得到地方的高度信任,虽然也经历多次风险,但始终没有被识破,为党获取了大量国民党中央各方面高层内幕情报和核心机密、其中有些是具有战略、预警价值的。2010年,95岁的沈安娜辞世。生前,她亲笔撰写了一些供内部参考的工作史料,并同女儿华克放、作家李忠效,进行了大
云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所编的《云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A系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盘踞在云南的日军大肆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云南实行飞机轰炸、奸淫妇女、残害劳工、施毒散疫、掠夺财富、毁灭文明并实施罪恶统治,在云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可以说是一部活生生的日军侵犯云南的罪证。
江西党史资料 第45辑 朱开铨专集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收录的档案文献,凡由中央档案馆提供的,均注明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刊印。引自其他著作、刊物者,均注明书刊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等。 档案文献标题和正文中,凡是提到七大时所用的引号,如“七大”,一律删去。档案文献标题没有说明是七大的,加以补充,使其完整、准确。如××的发言,××的闭幕词,现改为×ד在七大的发言”,×ד在七大的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套装1-12册)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套装1-12册)》收录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肆杀戮而制造的重大惨案,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黑暗和恐怖的一页。《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套装1-12册)》收录的惨案,以一次性或一个时间段内伤亡800人以上为限,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反人类、反文明的暴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
陈夕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
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
难忘的非常岁月
陈瑞生
《难忘的非常岁月》作者陈瑞生是“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结束,期间波及社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参加过。同时,由于作者身份特殊,所以接触高层领导的机会就多一些,了解的情况多一些。作者在古稀之年写这本回忆录《难忘的非常岁月》,为了让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要重演“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
陈少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走向世界的新中国外交》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外交政策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演变》等文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满怀深情地指出
“沈崇事件”真相
艾群
1946年12月24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 事件发生,当局立即封锁消息,勒令报纸撤回稿件;但是几家报纸还是不顾禁令刊登了消息。官方媒体则暗示沈崇是一名赚取美元的卖淫女,而记者的秘访证实沈崇是北京大学先修班学生,出身名门,祖父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官员。真相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大规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ISBN:9787800233630,作者:胡绳
汪锋传
《汪锋传》编委会
《汪锋传》由陕西省负责,会同中央统战部、中央台办、国家民委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及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成编委会共同完成。2006年3月陕西省委邀请有关部门在西安召开《汪锋传》编撰工作座谈会,成立了《汪锋传》编撰委员会。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陈喜庆、孙亚夫、吴仕民、王宪魁、马文学、努尔•白克力、杨永茂;成员祝作利、王中新、刘小燕、甄生枝。编委会下设
杨得志一生
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
刘建勋纪念文集
《刘建勋纪念文集》编委会 编
《刘建勋纪念文集》内容简介:刘建勋同志是我们党内的一位老同志,武汉解放以后,在湖北省委工作期间任省委副书记。他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他在病重期间,依然襟怀坦荡,不计自己的功过是非,对待家庭、孩子用无产阶级革命大家庭的感情关怀、照顾、培养下一代,表现出他一身清廉、为国为民的精神。《刘建勋纪念文集》是刘建勋纪念文集,缅怀了一位老革命前辈的无产阶级精神。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八十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确来之不易。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和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从一九四二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接着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抗日战争结束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上中下)
薛衔天
评分 9.3分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薛衔天先生所著,利用大量公开出版的回忆录、相关著述和史料,以及中国、俄罗斯双方的新近解密档案资料,全面叙述了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对若干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中苏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民
北京胡同66
刘岳
评分 6.8分
《北京胡同66》主要内容:有元一代,从蒙古话“水井”一词儿演化出了一个城市街巷新名词,叫“胡同”,关汉卿杂剧《单刀会》中,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戏词。元大都“三月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29条胡同中的砖塔胡同,靠着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的一句对白——”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成为北京胡同之根。
上将李聚奎
《上将李聚奎》通过李聚奎撰写的文章和亲朋好友的回忆,生动地记述了李聚奎将军的一生,绘制了一位从农民成长起来的解放军上将的人生画卷。堪称“将圣”的李聚奎上将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他曾在枪口下抢回元帅彭德怀;转战征途,毛泽东与他面授机宜;大渡河前,他与杨得志组织了17勇士渡河奋勇队;西路军被打散后,他化装乞讨,千里寻党;朝鲜战场上,他建立了“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广西剿匪史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广西剿匪史》主要内容:在广西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17万多人,但来不及摧毁广大农村的封建势力和潜伏于农村各地的残余反革命武装。广西解放初期,潜伏于各地的土匪特务趁解放军过后之空隙和人民政权尚未巩固之机,勾结农村的封建势力,组织反革命武装,在全省各地发起大规模的反革命暴乱。这场反革命暴乱来得疯狂、突兀,匪徒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破坏交通,无恶不作,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他
评说晚年周恩来
刘武生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 刘武生,1933年生于湖南常德1958年毕业干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务院科教组、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任周恩来研究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
力平,余熙山,殷子贤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ISBN:9787800239595,作者:力平著
“文化大革命”简史
席宣
《文化大革命简史》(增订新版)内容简介:我们二人都是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对“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工作,也近20年了。由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特殊复杂性和曲折性,至今对一些问题还不能说都分析清楚了。但是,我们认为,对“文化大革命”10年的历史,确实已经到了应该给予系统的阐述、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的时候了。而“文化大革命”研究的现状同广大群众要求了解历史、认真汲取经验教训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高王凌
若不了解农民及其行为,就不能说是对人民公社有真正的了解。您知道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中那些瞒产私分、“偷”粮食的故事么?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活中到底有多少“猫腻”,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中那些“猫腻”的调查文集。 通过实地调查,作者发现,农民行为对人民公社的命运、对后来“包产到户”的形成,甚至对那以后的农村经济及农村生活,都有着长远、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