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百年经典第36卷·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医学·外科学
希波克拉底
评分 暂无
系统化思维导论
[美] Gerald M. Weinberg
评分 8.2分
机械宇宙
[美] 爱德华·多尼克
评分 8.0分
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天才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骚动的年代。尽管自然与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认为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并未分家,但是人们也在这个莎士比亚世纪的尾声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 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当17世纪晚期绝大多数人仅看到分崩离析的世界时,世界在这群早期科学家眼中却有着完美的秩序。这群人是当时世界上绝顶聪
技术创新简史
戴吾三
戴吾三著张纪勇主编的《技术创新简史/北京开放大学科学教育丛书》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理论框架的起点,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工8世纪以来时代演变的特征和重大领域的技术变革,划分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电子时代和计算机时代四个部分,分別描述引领时代的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行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导致产业细分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也重点介绍有影响的发明家、企业家,以及因技术创新而兴盛的知名企业和工业实验
北京路亚记
王铮
评分 7.1分
《北京路亚记》一个钓鱼人的博物之行,是国内首本路亚钓鱼探险游记,是一本路亚钓鱼攻略指南,更是一本钓鱼者的自然档案。书中还简要介绍了路亚钓鱼的装备和路线攻略,主要介绍了北京地区及周边的水域,给爱钓鱼的人提供了钓鱼好去处。 路亚,为 Lure 的音译,即假饵钓鱼,是用模仿弱 小生物的假鱼饵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 本书是国内首本路亚钓鱼探险游记,是一本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彼得·伽里森
创世138亿年
[美] 约翰·格里宾
宇宙从何而来,从何时而起,这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心头之惑,本书立足点明确,就是立足于对宇宙年龄这一问题的解答,向读者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研究历程与最新进展。本书内容自身吸引力颇大,科学性很高,行文流畅且通俗易懂,对读者大有裨益。 John Gribbin,1946— ,英国著名科学读物专业作家,萨塞克斯大学天文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
由史入思
吴国盛
本文库是活跃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多年来艰辛探索的成果,既凸现了作者关于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反映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发展变化,而由于他们的代表性、典型性,也反映了我国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文库出版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
进化的奇迹
[美] 大卫·K. 斯凯利(著)
评分 7.2分
内容简介 皮博迪自然博物馆于1866年建立,至今拥有超过1300万件藏品。从标志性的恐龙化石、引人注目的人种遗迹到远古繁盛的古植物群、灭绝的古动物标本,奠定了我们理解自然界的重要基石。本书用200余幅珍贵史料图片,展示了皮博迪自然博物馆的经典藏品,如世界上最大的、完整的雷龙骨架;最后一只北美旅鸽的活体标本;2012年发现的猴子新品种的头骨等。 回顾这座
区块链 人工智能 数字货币: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美] 亚当·格林菲尔德 (Adam Greenfield)
评分 6.2分
亿亿万万
[美]卡尔·萨根
这是卡尔•萨根在病床上完成的遗著,他用睿智的眼光审视了那些关乎21世纪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些文笔优美又生动有趣的文章,既展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又触及人类心灵柔软的角落。从环境保护到堕胎权益,从限制核武器到太空探索,整本书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在科学的帮助下,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萨根极为罕见地在作品中流露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生命、爱、死亡与信仰的态度——勇敢地
论数码物的存在
许煜
评分 8.4分
数码物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数据。它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物,遍及我们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在线视频、图像、文本文件、电子邮件、博客文章、Facebook活动等。然而,尽管数码物无处不在,其本质仍不明确。 《论数码物的存在》建立起马丁•海德格尔与吉尔伯特•西蒙东之间的对话,将其置于计算机史的语境中,从而对数码物及其组织架构进行哲学考察。如何依据个化与个体化来理解数码物?许煜通过
班克斯的帝国博物学
李猛
评分 7.8分
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
赵炎
人类为什么能够演化成今天这样?是什么驱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什么是创新?创新到底需要什么特质,规避什么风险?本书采用“记叙+议论”的体裁,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技术、科学、体制、产业、文化等方面,用丰富的故事细节为公众展示人类创新的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各种问题,也有对一些经典问题如“钱学森之问”“李约瑟难题”、中国产业创新“七宗罪”的思考和分析,既给人以趣味,又引人思考。 赵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如果,哥白尼错了
[英] 凯莱布·沙夫
评分 6.8分
万物的古怪秩序
[葡]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内容简介] 《万物的古怪秩序》作者是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领袖、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安东尼奥·达马西奥。他在首部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中提出了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被广泛应用,使得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的关注点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向,影响深远。 《万物的古怪秩序》是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的第三本,为读者绘制了一幅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
自然史:关于地球46亿年的传世博物志
[法]布封
【人类文明史煌煌巨制 × 写给大众的“自然简史”】 不止是轰动欧洲学术界的经典科普之作,更是引人瞩目的文学巨著 卢梭曾拜访布封,并亲吻他的门槛,说:“他有本世纪最美的文笔。” 【内容介绍】 写给大众的“自然简史” 享誉全球的博物学家布封的经典之作,风靡全球的科普知识读本。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肖恩·F.约翰斯顿(Sean,F.,Johnston)
疯狂的科学实验
埃里克斯·伯依斯
评分 8.7分
谁说科学家都是“老古板”?他们的脑洞简直超乎想象:想要周游宇宙,不如先试着学习操控太空船的技巧?原子弹爆炸怎么办,找个舰船当避难所?让食物更好吃的秘密是电击它们?如何用核弹炸毁月球……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从科学假设到前卫实验。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幽默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异想天开”的75个疯狂实验。内容不仅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还添加了脑洞十足的硬核
工业启蒙
彼得·琼斯
评分 7.6分
《工业启蒙:1760—1820年伯明翰和西米德兰兹郡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探索了英格兰在1760-1820年期间引领世界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过程。本书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科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上。本书基于记录马修?博尔顿的活动及索霍工厂的特别档案,由此揭示出西米德兰兹郡经历了一个有用知识与“技术诀窍”相融合的进程,自然哲学家与技术专家、企业家形成了一种亲密和高效
两种思维
马西莫·匹格里奇(Massimo Pigliucci)
在很多领域,最完美的哲学与最先进的科学这两种思维结合的深刻见解,可以使我们更容易从一个更明智、更合理的位置上来思考我们的问题。 《两种思维》一书,内容丰富广泛,读来饶有趣味。匹格里奇提供了引人入胜的经典案例,向我们表明,哲学和科学相结合能够大于它们各自独立之总和。 《哲学家的杂志》 该书广泛涉及各种话题,一路浏览科学、哲学和二者交汇集成的领域,令人心生
分殊科学哲学史
刘大椿 等
《分殊科学哲学史》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以若干重要分支科学为反思对象的分支科学哲学史,所涉猎的分支史有:数学哲学史、物理学哲学史、生物学哲学史、系统科学哲学史、认知科学哲学史、社会科学哲学史;下篇是以一些特殊科学哲学问题为焦点的论争和思想演变史,所选取的问题史有:主题与研究进路的转换、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的历史辨析、从哲学化的科学到可接受的科学、建构主义的科学哲学建构方式、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与
延长的万物之尺
保罗·汉弗莱斯 (Paul William Humphreys)
我们的目标不应把自己限定在人类推理能力在不经设备辅助的情况下所能实现的东西上,而是要去揭示我们天生的才能在通过研究获得的理论和计算装置补充后可以实现的理性标准是什么。 在这样的数据集面前,那种过去想象中的一一一个人坐在仪器前,以命题形式勤勤恳恳地记下观测数据,等待和理论预言进行对比一一的图景,变得完全不切实际了!处理这种信息,必须依赖于我们天生认知能力之外的技术增强一一它
科学之死
马建波
从为科学知识系对自然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行辩护,到把科学知识贬低为人们主观建构的关于“自然”的神话,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科学观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看上去荒谬无比但却充满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奇妙故事。本书既不力求全面介绍20世纪形形色色的科学哲学思想,也不着眼于对其中某个观点深入细致的考察,而是试图清晰地勾勒出上述看上去完全对立的两种科学观之间
雨林行者
[澳]蒂姆·弗兰纳里
一顿“蟑螂晚餐” “妻妾成群”的蝙蝠 常常在地上活动的树袋鼠 用作储物袋的阴茎鞘 把女儿杀了吃掉的“食人族” 被采矿和伐木破坏的生态环境 ……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那里不仅有各种各样你在别处见不到的动植物,还有令人惊叹的原
不确定的边缘
[美]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评分 7.3分
“原子”、“宇宙大爆炸”、“DNA”、“自然选择”,都产生了革命性的科学思想。这些思想在最初出现时,并未引起当时人们的关注。今天,这种令人惊奇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不确定的边缘》一书中,畅销科普书作家迈克尔•布鲁克斯对未来科学作了全新展望。 通过11个新发现,布鲁克斯带领我们领略了世界前沿科学。从宇宙起源的观点可能被改写开始,到隐藏于生存意愿背后的新奇生命现象的探索,直至揭
历史上最美的10个实验
George Johnson
评分 8.1分
这本令人无法抗拒的书,出自《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George Johnson之笔。书中描绘了人类科学史上10个最精彩的实验——那些好奇求知的灵魂,孜孜不倦地向着大自然发问,直到获得干脆明确的答复。 我们可以看到伽利略在测量地心引力时,用歌声的旋律标记时间;牛顿小心翼翼地将针插到自己的眼睛和眉骨之间,以了解光如何在视网膜上产生感应;威廉•哈维在胳膊上系上绷带,通过观察绷带
天工开物图说
(明) 宋应星 著
《天工开物》一书是明代杂家宋应星独立完成的百科类著述。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8卷,约10万字,涉及30多个行业,记录分析了130余项生产技术的情况,包括材料的使用、制作程序、工具的名称和形状等等。《天工开物图说》由曹小鸥做注释说明,并甄选相关图片数百幅作为参照,以利于现代读者对原书进行延伸阅读。 潘吉星,我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
极度深寒
[英]雷纳夫·法恩斯
这是一本精彩非凡的书,展示了人类尝试探索和理解世界上最偏远地带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早期库克、罗斯、威德尔、阿蒙森、沙克尔顿和富兰克林的远航直至法恩斯爵士自己的壮举。 无论是从对历史进行质疑的,还是从极度个人化的角度,本书都是一曲对献身于研究和探索世界上最恶劣、最寒冷地区的生命的赞歌。法恩斯的新书呈现了其远征的困难之巨大,包括被北极熊撵着在一块破碎的浮冰上漂流数月之久,在南
科学思想史
林德宏
本书分别阐述了古代的科学思想、16—18世纪的科学思想、19世纪的科学思想、20世纪的科学思想,系统论述了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对古今中外的科学理论、科学思想者和科学家的科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中国的郦道元、贾思勰、张遂、沈括、郭守敬、徐光启、宋应星以及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人的思想作了详细的介绍,是一部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