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评分 暂无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并着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在研究目前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李德裕年谱
评分 9.4分
李德裕是唐代历史上的枢纽式人物,既是牛李党争的首脑,又被称为古往今来得帝眷最专者,对于中晚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对李德裕进行研究的有分量的成果,精通唐代文史的傅璇琮先生可谓首屈一指。 本书有两个版本,曾在学界引起过广泛反响(参见题记所引的学者评论):初版问世于八十年代,由齐鲁书社出版;此后,作者又对李德裕的文集进行了校笺、编年、考订,以文集整理
评分 9.0分
《唐代科举与文学(文学类)》把唐代的科举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课题,是想尝试运用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试图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或沟通,掇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做综合的考察,来研究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努力重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以作为文化整体研究的素材和前姿。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
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
评分 8.6分
《唐才子传校笺》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丛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传版本,校订精审,堪称定本。笺证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实错误、补考原书未备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变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条考证,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河岳英灵集研究
宋登科记考(上下)
序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唐代文学专家傅璇琮先生撰写有《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曾提到:“如果效徐松之书的体例,编撰一部《宋登科记考》,材料一定会更丰富。但搜辑和排比的工夫一定会更繁重。”这个创意在九十年代变为现实。1992年,时任中华书局总编的傅先生向我建议:能否仿清徐松唐、五代《登科记考》体例,编撰一部《宋登科记考》。我当时正好已完成《宋代官制辞典》书稿,准备照计划撰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并着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唐翰林学士传论(全四册)
唐朝翰林学士是文士参预政治的层次。在盛唐设置的这一颇有文采声誉的职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世。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一种重要现象,作为封建时代文人的必然就仕之途,科举制与翰林院,进士与翰林学士,是研究唐至清一千二三百年历史文化所不可回避的。本书为有唐一代二百余位翰林学士一一立传,尽可能扩大史料的辑集面,除两《唐书》及《全唐诗》《全唐文》等基本材料外,还较广泛地涉及诗文别集、杂史笔记、石刻文献等,既可纠正史
唐代诗人丛考(全二册)
本书对初唐、盛唐及中唐前期32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作了详密考证,或填补空白,或订正错误,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本书还对所考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以及当时的诗坛和诗歌流派,作了宏观的考察,力求总结出文学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大历时期南北不同诗人群体的分析,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中群体研究的新风气。本书初版于1980年,学术界认为这部著作的出版“一下子便
傅璇琮文集
驼草集
本书收录傅璇琮先生于1956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杂文,以及序跋、前言、说明等单篇文章,共计三百六十余篇(已收录于学术专著的除外),依写作或刊载、发表时间先后为序予以编排。从中可见傅璇琮先生作为古代文学研究学者和出版家,在六十年间的研究体会、工作心得、治学风采、交游状况,及其博大胸怀、崇高人格。 傅璇琮(1933—2016),著名学者、出版家。浙江宁波人。19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由著名学者傅璇琮、蒋寅担纲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60所高校的120位专家学者历时四年合作完成 ★ 该书力图站在21世纪学术发展的高度回顾以往的成就,从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史加以反思,进而提出学术界当务之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思路</
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
评分 9.5分
唐人编选的诗歌总集,可知者有130多种,而今存世者不过十几种。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印了《唐人选唐诗十种》,对唐诗研究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993年,傅璇琮、陈尚君、徐俊三位学者在过去30多年中国唐诗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选整理了一部《唐人选唐诗新编》,共13种,补辑新材料、改换好版本,体现了当时唐诗研究的水准,受到学术界认可。又将近20年过去,此次拟推出新版增订本,仍请原先三位编者在之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7卷本)
评分 8.9分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套装共7册)》包括《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随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明代卷》内容简介:明代文学既是对元代文学的承续,也是对清代文学的开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同以往各时代相比较,在世俗化激发下的雅俗文化互动是明代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潮的联姻,是明代文学的又一显著特征。 <p
宁波通史(共5册)
《宁波通史(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三面环山,北部和中部为宁绍平原的一部分,姚江、奉化江和甬江三江流贯其中,构成了“经原纬隰,枕山臂江”的独特地理形势,并发育为得天独厚的优良港口。宁波地理位置优越,自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开始,勤劳聪慧的宁波人民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宁波通史》的编纂正是为了揭示宁波这一极具内涵和特点的地域单元的历史、
唐翰林学士传论
评分 9.6分
《唐翰林学士传论》内容简介:唐翰林学士研究却不如方镇幕府研究成果多,工夫扎实。已有的论著,则大多属于史学研究,有些则偏向于宏观角度,对唐代翰林学士的政治作用作过高失实的估价。这当然还可另作专题探讨。问题是,很长时期,还没有像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唐代幕府与文学那样,把重点放在当时文士即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与心理状态,并以此为中介环节,把它与文学沟通起来,以便进一步研究唐代文学进展的文化环境。</
唐代诗人丛考
本书对初唐、盛唐及中唐前期32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作了详密的考证,或填补空白,或订正错误,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此外,本书还对所考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以及当时的诗坛和诗歌流派,作了宏观的考察,力求总结出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其中特别是对大历时期南北不同诗人群体的分析,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中群体研究的新风气。本书初版于1980年,学术界认为这部
翰学三书(共2册)
评分 6.9分
《翰学三书(共2册)》分别记述唐、宋时期翰林学士的《翰苑群书》;明代前期、中期翰林学士的《翰林记》以及清以前翰林学士沿革;记载清初至乾隆时期翰林学士的《词林典故》。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全四册)
评分 9.1分
唐代詩人叢考
评分 8.4分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