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中国三千年
刘守刚
评分 8.0分
维持中华帝国长期发展与有效治理的财政机制是什么? 从财政来看,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道路与西方相比有什么独特性? 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财政动因是什么? 中国自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财政中国三千年》借用“财政”这条线索对中国史进行重新梳理,从钱粮收支的角度来解释历史演变的规律,从中你可以洞察中华民族艰难成
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
评分 7.8分
罗振宇、包刚升、梁捷诚挚推荐 得到App《中华帝国财政30讲》课程原稿修订升级版 附录《燕京书评》对谈深度长文 揭开中国历史三千年背后的财政逻辑 ******************************************************* 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评分 8.4分
民族富强之路的财政逻辑 刘守刚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延续,那么历史上王朝兴衰背后的财政原因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那么两千年帝国国家治理的智慧与教训有哪些?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一书,不以传统的史料堆积为主要内容,也不以简单的时空框架为安排形式,而致力于运用财政政治学理论来重新阐释自商周直至当代的财政史料,从而以财政
财政经典文献九讲
评分 9.1分
刘守刚,男,1971年生,财政学专业,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领域:财政史、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 出版专著:《中国公共生产探源与政策选择》《西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近现代中国财政转型与政治发展》《财政中国——财政视野下中华帝国的成长与转型》(出版中)。
打开现代
评分 暂无
本书为刘守刚“走进现代国家三部曲”第二部。作者从财政的视角出发,围绕着理解中国国家转型这一目的,选取财政政治领域古今中外著名经典作品13本(兼及另外6本著作),分别讲解这些名著中包含的主要理论与现实内容,阐发它们对于理解中国国家转型活动所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交付给读者一双考察国家转型与理解历史变迁的财政之眼。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
财政政治的视界
国家的财政面相
本书是财政学者刘守刚“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要认识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就需要审视率先完成国家转型的西方世界。从财政上看,西方国家先后呈现出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个制度面相。本书致力于描述西方国家财政面相的形成过程,并着重探讨财政思想对形成这些制度面相的影响。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
西方国家的驯化——基于财政思想史的视角
本书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的财政问题研究”修改而成,目的在于从财政思想史视角探讨西方现代国家制度因何而来。 国家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创造出来的组织与制度,自16世纪以来首先出现在西方世界并因此向世界其他地区显现未来景象的现代国家,在财政上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财政收入主要源于向大众的财产与收入征税,国家直接表现为由民众养活;②财政承担起干
西方财政思想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理论探源(公共经济与管理·财政学系列)
本教材为配合上海财经大学本科课程“西方财政思想史”而写作,其内容不仅呈现发生在西欧(以及北美)地区诸多学者对于财政问题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源、流、变过程,还从国家成长的视角来探索财政思想中包含的政治价值理念。在西方现代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大多被当时的思想家与国务活动者转化为财政问题,然后在财政上运用收支与管理手段来予以解决或至少加以缓解。财政问
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财政政治学文丛)
本书将选取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典籍中20篇古文,每篇古文原文加上阐释文字估计有2万字,全篇共40万字。财政自古以来就是有效的国家治理工具,作为古代世界治理最为成功的国家典范,中国在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典籍、凝聚着杰出的智慧。但一方面这样的典籍过于浩繁,并不适合一般读者的阅读,另一方面时移势易,许多经典内容不经现代阐发的话,其中智慧难以为当今的读者掌握。
何以现代
总的来说,财政兼具公共性与强制性,其中存在的公共性伴随国家从城邦、帝国向现代国家发展而不断地成长。从财政国家的发展进程看,西方走向现代国家大致可以说有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个步骤,不同的国家发展进程与制度表现各不相同。 通过对财政事件或财政现象的解读,作者将为你揭示写在西方财政史中的国家成长秘密以及凝聚在历史进程中的财政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考察西方的
当当网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第二版) 刘守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