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张汝伦
评分 7.6分
本书选编张汝伦教授最新演讲、随笔和论文。分为三编,各取象精神、国家、文明。上编: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中编: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下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在上编,作者立足一位哲学学者对古今中西哲人思想、哲学主题的探索;在中编,进入到对中国文明当下境况的反思;在下编,作者展现一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文明的理想与期望。 张汝伦,1953年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二十世纪德国哲学
评分 8.1分
《二十世纪德国哲学》论述了狄尔泰、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雅斯贝斯、伽达默尔以及施密特、施特劳斯和阿伦特三位政治哲学家的思想。虽然不是面面俱到,但也基本能勾勒出现代德国哲学的一些主要面貌。《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对所论述的哲学家的思想采取理解之同情的态度,但也不掩盖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是作者的立场与观点一般并不表现为对叙述对象的直接批判上,而更多间接表现在叙述角度、叙述内容的取舍和叙述语言上;表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评分 7.8分
现代哲学比古典哲学更复杂,更难理解,虽然它未必更深邃、更伟大。现代哲学著作常常表现为对古典哲学著作的评论、阐释和批判,而这就要求读者在读现代著作之前具备古典著作方面的修养,于是,多数哲学爱好者的感受都是书多得读不胜读,且不说读不读得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张现代哲学思想的“路线图”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在它上面不仅应该标明群星般璀璨的哲学家们的方位,而且要揭示出哲学家不同的思想出发点,这比罗列他们
评分 8.2分
本书从叔本华讲起,到德里达结束,介绍了29位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哲学观点,理清各位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和影响。此书如一本地图,引导着读者了解相关哲学家的哲学思考、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将流派众多的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晰,告诉人们思想鲜活生动的发展过程。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评分 8.0分
中国的现代性,不是西方理论能看清的,中国的现代性来自中国人自身。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张汝伦,以进化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为主要描述对象,揭示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中国思想的种种基本问题和特征,破解中国人思考公共问题的基本思想预设。 以思想史的写法,重回现代中国之初的思想语境,通过追其源头,张汝伦老师认为,三大思潮
《存在与时间》释义
评分 7.4分
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具开创性的哲学著作,也是被人读得最多、讨论得最多、评论得最多和争论得最多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的释读之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以中国古典注疏方式逐字解读。以海解海,句句细读,逐章逐节,字字有着落。 《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一般读者以及学界人士都需要一部可靠的释义加导读的著作。国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注疏《存在与时间》
在思想中的时代
评分 暂无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将时代的问题上升为哲学问题,通过回答哲学问题来回答时代的问题。而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尤其优秀地体现了这一传统。从德国现代哲学的诞生开始,它就与德国二十世纪的动荡历史缠绕在一起。无论是德意志帝制的倾覆还是希特勒的上台,无论是一战的硝烟还是二战后的废墟,德国哲学家们始终以清醒的自觉面对现代性带来的各种灾难。他们对时代的紧迫问题和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将这种自觉的意识
《中庸》研究
什么是哲学?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就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展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那么中国有哲学吗?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记录的是中国人对生命、社会、伦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当然是哲学。 在中国哲学经典中,《中庸》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它包含了太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和概念。本书不是一部注疏《中庸》的著作,而是力图从经典文本的解释中探讨中国哲学的特质和可能。在解构和颠
德国观念论(第二辑)
德国观念论的特殊性在于,它将考察的目光从事实之处牵回我们自身,要求首先关注“对世界进行注视”这一行为本身。一系列的哲学问题正是在这种“注视”的过程中不断被构造起来的,它们本身并没有脱离于“注视—提问”这一系列理智活动之外的独立性,而我们与对象之间的多样性关系,以及这种种关系自身才是哲学真正的注视焦点。 张汝伦,为本书主编,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
哲学与人生
评分 7.7分
如何把握人生?何为好的教育?哲学、思想有何用?这些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却又是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复旦大学哲学教授、教学名师张汝伦从多年对中西哲学研究的实践出发,结合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和理解,总结出质朴通俗却又直击心灵的感悟和哲思,借由一篇篇专题演讲录,传达给仍希望通过哲学和思想中寻求解决和答案的青年学子。 张汝伦,1953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
诗的哲学史
评分 6.9分
本书以张东荪先生近50首咏西哲诗为据,深刻而公允地评述了哲学史上的数十位先贤先哲。在编著者以诗为珠、以史为线叙述中,淌出一条西方哲学血脉之河。
本书共分三部分,书中就中国近现代的思潮活动及思想家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从事思想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 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8 年赴德,先后就读于图宾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张汝伦教授治学跨越中西,在致力于西学
德国哲学十论(修订版)
张汝伦,1953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著有《思考与批判》、《中国现代思想研究》、《诗的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良知与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