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中国艺术遗产论纲

    彭兆荣

    评分 暂无

    这是我国一部有关艺术遗产方面的专著,《中国艺术遗产论纲》从四个方面对艺术遗产的建制进行探讨,它们是:一部分历史体性,包括正名、认知、分类、原住民艺术等;第二部分社会功能,包括环境、地方特色、教化、技艺、商业化等;第三部分艺术本位,包括审美、阐释、形象、文物等;第四部分个体际遇,包括艺术家的个体因素,如风格、主观、身体表达、灵感、旅行等。 中国当下正在进行“遗产运动”,而艺

  • 文化遗产学十讲

    彭兆荣

    评分 7.0分

    《文化遗产学十讲》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所要研究的主题,正是中国人目前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内容包括:遗产与遗产学、遗产与历史、遗产的呈现与表述、遗产的世界经验等。本书由彭兆荣主编。

  •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

    彭兆荣

    评分 8.3分

    本书从人类学仪式理论、仪式的文学人类学解释、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酒神系谱、酒神的美学发生学原理及酒神的文学原型叙事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笔者试图说明:像“日神/酒神”这样的纯粹具有西学伦理和哲学美学发生学意义的叙事范式其实充满着“东方叙事”的因子;它是一个“东学西渐”的历史变迁过程。它可以说明:在“西方文学”的“我者叙事”当中,事实上存在着许多东方文化的“他者叙事”。如果说比较文化(文学)的学术

  • 生命中的田野

    彭兆荣

    评分 暂无

    《生命中的田野》是彭兆荣教授继《师说人类学》之后的第二本人类学散文集。本书聚焦于人类学学者安身立命的“田野”,挖掘和记录自己在田野中所遇见的各种事物、事务、事情背后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小人物的小事情。全书分为“田野中的生命”、“田野辙迹”、“异域田野”、“田野随想”、“喜乐田野”五个部分,读来都是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位游走于东西文化、民间庙堂的人类学学者的生命体悟。 作者说:“几十年的田野

  • 文学民族志

    彭兆荣

    评分 暂无

    “文学民族志”是作者近三年提出的概念范式,即采用人类学的知识,借鉴民族志方法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作者在传统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回于生活”的主张。“文学民族志"形制包括文学文本(即"文学作品”)、参与观察、现场取证以及乡土知识,即在精读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到作品的发生地去做深入的了解,体察作家在作品中“从生活中来”的细节,以及其所“收藏”的生活本真,并试图还原“乡土知识”与

  • 人类学仪式理论与实践

    彭兆荣

    评分 暂无

    本书是以仪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专著。仪式是传续性的活态遗产,是必须被正视、被传承的丰硕遗产。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素有传统,已成为人类学知识谱系中的有机部分。本书从人类学的视角对仪式进行全方位研究,集谱系梳理、理论介绍、流派分析、观点评述与田野考察为一体,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力作。 彭兆荣,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美术

  •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彭兆荣

    评分 暂无

  • 饮食人类学

    彭兆荣

    评分 7.0分

    中国素以饮食闻名于世,却没有一部完整的,从文化的角度、生态的角度、族群的角度、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著作。这是中国第一部饮食人类学的专著,集介绍、评述、梳理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谱系,同时,也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饮食现象进行深度讨论的著作。填补学科空白并非作者全部用意,而是希望通过一种学理反思的致力,即对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进行提纲挈领的拓荒性研究带动对知识的全面思考。

  •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彭兆荣

    评分 7.5分

    仪式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表现出对仪式的独特认知、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在仪式研究中得到反映。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都在仪式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相辅相成,泰勒、弗雷泽、范.根纳普、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克罗伯、列维一斯特劳斯、利奇、埃文斯一普里查德、弗斯、古迪、特纳、罗萨尔多、道格拉斯、洛伊、拉帕波特、贝尔

  • 摆贝

    彭兆荣

    评分 7.6分

    摆贝是苗族的花衣苗主要聚住区。该服饰苗族主要居住点为林深叶茂的月亮山区,男女衣着华丽,色彩鲜艳。服装制作工艺有挑织、蜡染、平绣壮等技术。男女盛装均为传统“连衣裙”式样。摆贝村,居住着百来户人家,服装以绚丽多彩的刺绣和鸟的羽毛作装饰,头顶银冠,颈套银圈。村寨依山而建,房屋为全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自家圈养的牲畜,上层则是人的居室,依据功能分为不同的隔间。村寨位于海拔高约580米的山上,坡

  • 西南舅权论

    彭兆荣

    评分 暂无

    舅权制度、舅权现象是文化人类学研究课题之一。中国西南作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多民族栖息的文化生态圈,历史上和现实史都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存在着舅权制度和舅权现象,不少民族还表现得相当集中且很典型。然而,以往学术界对此关注得不够,也缺乏应用的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深入地研究西南舅权的专门著作,对诸如舅权的语义、历史之滥觞、舅权的功能、结构、转换原则、符号的解析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