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
李劼人
评分 暂无
本书是是李劼人三部系列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第一部,以从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成都北郊一个小乡场天回镇为背景,描写了当时四川教民和袍哥两种势力的消长,展现内地一潭死水的黑暗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作家跳出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框框,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画像呈现于读者面前,对市民心理的刻画细微入理,惟妙惟肖。193
本书讲述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四川一隅发生的故事。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体画像,与此同时,通过罗歪嘴、顾天成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实即反映殖民势力击败封建势力。小说以此为主线,对当时地方的民俗风情、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充分展现了一潭死水似的现实黑暗面;欧美物质文明侵入后,当地两股势力的相互激荡和消长,在“死水”上激起“
大波
评分 8.6分
◎ 了解四川必读巴金,读懂四川必读李劼人 ◎ 新文学历史小说的“开山祖师”、成都文学代言人李劼人代表作 ◎ 迄今为止,唯一全景式描绘辛亥革命前地方社会生活的鸿篇巨制 ◎ 采用民国初权威版本,原汁原味 ◎ 集二十年之功,李劼人研究专家精编精校 ◎ 内含李劼人珍贵旧照、民国初版书影、书稿手写稿,以
本来只是一个女人,对现实和道德的拼死抵抗。但故事发生在一九一零年代的天回小镇,特定时代环境拓展了整个作品的气象。通过描写镇子里这些世俗之人生活中的一丝“波动”,表现出恒常萦绕于人的苦痛、局限、悲伤。探讨了外在的寄托是否真能给生命本身 带来安慰。这一切发 生 在 一个偏远小镇,曾激烈地冲撞过,却又像什么没有发生……所以才是,死水微澜。 李劼人(1891-1962) 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
评分 7.8分
《死水微澜》小说创作于1935年,刚一出版,便轰动一时,郭沫若甚至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死水微澜》曾频频被搬上戏剧舞台和影视屏幕,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李劼人先生创作小说已经70年后,《死水微澜》被搬上荧屏。 《死水微澜》跳出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框框,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画像呈现于读者面前,对市民心理的刻画细微入理,惟妙惟肖。 李劼人(1
评分 8.5分
评分 8.7分
《死水微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李劼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四川成都和周边乡镇为主要背景,以当时中国内地社会上教民和袍哥两种势力激荡的历史事件为中心,描写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中国社会的现实;对当时地方上的民俗风情、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作了全面的惟妙惟肖的刻画,被誉为“小说的近代史”。此书为作者创作的“大河三部曲”的第一部,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共同
大波(上下册)
《大波》将叙述的视点放在了上层官僚与历史人物之间,以恢弘的气度再现1911年发生在四川的保路运动,描绘了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及其影响下的风俗民情,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全书反映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动荡时代,描摹了一个轩然大波时代的众生相,对于研究方言文学具有很高的价值。 小说成功塑造了楚用、郝又三、黄澜生等典型形象,将人物的经历与历史的变迁融合在一起,细腻地写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起居、商业活动、服饰文化、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在一种伸缩自如的叙述中展现主流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相叠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再现1901—1910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上自清末的维新改良运动,下至世纪初的民间宗教运动,《暴风雨前》从相当深入的层面解释了近现代中国面临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历史变动,描绘了四川保路运动产生的根源。 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