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
杨大春
评分 暂无
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点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
评分 7.9分
本书深化并推进了对法国现象学以及20世纪法国哲学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法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独到地借助心灵、身体和物质三个重要概念,观念论、精神论和物质论三个标签,实存论现象学和概念论现象学两个横向大类,意识现象学、身体现象学和物质现象学三个纵向亚类,本书一方面纵向地揭示了20世纪法国哲学不同阶段的逻辑演进,另一方面又横向地展现了同一时期诸多流派之间的内在
语言·身体·他者
评分 8.2分
“法国哲学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比较富于机智,简直就是聪明机智本身”(黑格尔语),本书即在现代哲学进程中探讨“生动”、“活泼”、“机智”的当代法国哲学,从语言、身体、他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展现当代法国哲学以瓦解意识哲学为目标的感性智慧之旅。 杨大春,1965年5月出生于四川蓬安,于1983年进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本科,198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
杨大春讲梅洛-庞蒂
评分 6.6分
本书是杨大春先生研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专著。这本小书是对梅洛-庞蒂基本思想的一个简明阐述,主要以解读其重点文本的方式展开。梅洛-庞蒂在现象学运动中,特别是法国现象学运动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对许多的同期法国哲学家一样,他的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关系非常密切,对于许多领域都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影响,并因此对各个方面的读者都有参考价值。 全书共分六讲,分别从3H
语言 身体 他者
杨大春,1965年5月出生于四川蓬安,于1983年进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本科,198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现代西方哲学硕士学位,并于1989年9月提前攻博;1991年1月因导师工作调动转学杭州大学继续攻博,于1992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大学哲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于1994年12月获副教授任职资格,1998年8月获教授任职资格。曾于19
福柯的当代性思想研究
这是一部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法国哲学背景中研究福柯思想的专著。借助“历时性与同时性”“时间性与空间性”“神话、心语与物语”“神性、心性与物性”“观念性、精神性与物质性”等几组重要概念,作者试图充分展示福柯思想从现代性反思到当代性描述的丰富意蕴。本著作从原著出发,并参考大量二手研究著作,力求有所创新,从哲学史的角度,深化和拓展了作者此前关于“观念主义、精神主义和物质主义”“意识哲学、身体哲
泛函分析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