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牟宗三
杨泽波
评分 暂无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重镇,著作等身,代表着20世纪后半叶儒学的最高水准,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其思想涉猎广泛、艰深曲折,是一段时间以来儒学研究最困难的题目,没有之一,因而一部分人有将其神化的倾向。 本书力图将牟宗三从神坛上请下来,作为一个哲学家,与之展开对话。本书分别从坎陷论、三系论、存有论、圆善论、合一论五个方面,扼要介绍牟宗三思想的主旨,汲取精华,指明缺陷,一同在哲学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儒学谱系论
性善之谜
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的孟子研究有三个方面是发前人之未发,而后人很难改易的: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打破以往理性、感性二分法,创立欲性、仁性、智性三分法,进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核心,还原义利之辨的真精神。 与此相应,本书收入三十七篇文章,分为四类编排。“部之一:以伦理心境解说良心”收录十章文章,呈现个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化之根
评分 7.2分
中国之所以是如今之样貌,源于特有的山川形势,更源于独特的人文思想,其文化的奠基则在先秦时期。本书对先秦有代表性的七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的核心思想理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进行了着重论述。作者善于将古人哲思与当下具体事例结合,文字活泼,引人入胜,是一部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著作。 -- 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
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
孔子圣之诗,善学即邹孟。中国文化特色鲜明,儒家为其主流,自有卓绝独到之处,但使大化天下,而不教万古如长夜。 作者以内觉为阿基米德之点,分疏出欲、仁、智三性,创立三分法,证明孔子思想内部是三分结构,全然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感性、理性之两分。这个新格局,赋予本体以时间性,树立生生的意识,实现性善与性恶、心学与理学的真正会通,对天人合一古老传统给予全新诠释,更可以为解决西方道德哲
《心体与性体》解读
《<心体与性体>解读》解读牟宗三对宋明九子(以及王门后学七人)的论述,以了解牟宗三的主旨;对《心体与性体》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活动论、形著论、存有论分别进行评述,每一章讨论一个问题,以表明作者对牟宗三这些观点的基本看法。 杨泽波,男,1953年6月生,河北石家庄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志愿入伍,从军期间长年坚持自学。1986年以同等学历考取复旦大学
孟子性善论研究
评分 7.1分
《孟子性善论研究(修订版)》内容简介:性善论研究素以困难著称,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儒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孟子性善论研究(修订版)》为解决这~难题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认为,人性之所以为善,一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自然生长的倾向,这种倾向属于一种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为人有良心本心,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对内心的影响,是一种伦理心境,属于社会属性,是后天而先在的。区分这两个不同方面,特别是
孟子与中国文化
本书是一部专门写给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朋友的书。本书打破惯例,将孟子思想结晶为国家应该如何治理、 人们应该如何生活、道德应该如何完善三个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孟学的菁华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