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交往、参与:走进国际哲学共同体(守望者)
陈波
评分 暂无
《对话、交往、参与:走进国际哲学共同体》是对作者与国际哲学界交往对话、主办国际性学术活动、逐渐融入国际哲学共同体的历程的一个相当完整的记录,分为三辑。首辑,访谈录:与大师面对面。收入与美国哲学家吉拉·谢尔、苏珊·哈克,英国哲学家蒂莫西·威廉姆森、迈克·比尼,芬兰哲学家冯·赖特、雅科·亨迪卡的访谈录,以及对美国哲学家哈特里·菲尔德在牛津大学所做约翰·洛克讲演的报道。第二辑,交往实录:体会与感悟。收入
悖论研究
评分 8.5分
悖论是逻辑学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也是最能激发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以及普通大众兴趣的话题,它指的是与公认的信念相左的“道理”,或是让人陷入两难、无所适从的命题。它虽然看似荒谬,违反常理,但却似乎论证缜密、无从反驳。 悖论起源很早,如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中国的“白马非马”之说。历史上,众多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对悖论进行了奇妙而艰苦的探索,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和失败
评分 8.4分
奎因哲学研究
评分 7.6分
奎因哲学研究 一 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 这项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 因为: 奎因是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 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对60年代后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 与分析哲学的实用主义化 有重大影响, 在西方哲学界 <p
逻辑学十五讲(第二版)
评分 8.0分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逻辑导论”的讲稿。全书系统地论述了逻辑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和思维方法、技能,并介绍了历史上几位重要的逻辑学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难对逻辑学有一个基本的轮廓性了解,对其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技能有较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领域为
逻辑学是什么
思维魔方
评分 8.8分
悖论是英语词paradox的中译,指的是与公认的信念相左的“道理”,或是让人陷入两难、无所适从的命题。它虽然看似荒谬,违反常理,但却似乎论证缜密、无从反驳。 悖论起源很早,如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中国的“白马非马”之说。历史上,众多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对悖论进行了奇妙而艰苦的探索,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苦痛,并且不断推进了人类智慧的进展,引发哲学和数学的革命。
实用养犬百科
逻辑学十五讲
具体说来,逻辑学有三大源流:以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为代表的古希腊逻辑;以先秦名辩学为代表的古中国逻辑;以正理论和因明学为代表的古印度逻辑。目前,逻辑学在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推动下,正进入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创造出许多新的逻辑理论。并且,逻辑学还广泛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入我们的阅读、论辩、思考、写作活动之中,发挥出实际的功用和效力。
书中介绍了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批判性思维、逻辑学的地位等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导论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逻辑教科书,适合于大学文理科的逻辑教学,力图贯彻一个核心理念:逻辑学是对于理性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它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讨论了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全书由六章组成,分别是: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本书各章后面有内容概要、思考题和练习题,为了帮助读者延伸阅读,书末附有“推荐阅读数目”。
风说书的世界
评分 7.0分
“明清鼎革”,在中国载籍中多称“甲申之变”,即在当时的遗民看来,这场变局已非 “改姓易号”的朝代更替,而无疑是“天崩地解”式的绝大变局。这场变局,不仅仅引发中国内地复明势力与满清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殊死较量,也成为引发东亚国际秩序大震荡的主要契机。本书试图以《华夷变态》的记载为中心,结合中国、朝鲜与琉球史料,追询这种异域文献所呈现的“华夷变态”与中国文献所谓“明清鼎革”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历
异域故土,文野穿梭
评分 7.3分
作者记录了自己自2007年至2008年在尼泊尔从事域外人类学田野研究九个月的经历,以及之后经历的与尼泊尔有关的诸事。全书除大量图片外,约22万字,图片随文配附。全书文字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作者研究的起始、途中的各种坎坷经历、实地研究中的跨文化文明见闻,特别是当地的文明的等级制度,跨域的历史关联、当地的婚姻风俗等,最后基于尼泊尔人类学史,落笔于对域外人类学的反思。全书力图在随笔中,呈现中国人类学
Python编程基础及应用
由编程界很会教书,教书界特能编程的资深程序员及985高校编程教师倾心打造。内容编排既照顾大一新生及初学者的学习曲线及认知规律,同时又反应工业界新的技术方法及实践。 假设读者仅受过基本教育,且具备大致中学程度的数学及英文能力,也可顺畅阅读本书。事实上,本书出版前,已经有不少学有余力的中学生通过作者的B站视频课程完成了学习。 这是一本简明、直奔主题的书。在
逻辑学导论(第4版)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逻辑教科书,适合于大学文理科的逻辑教学。它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讨论了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全书正文由六章组成,分别是: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本书各章后面有概要和思考题,为了有助于广大读者延伸阅读,书末附有 “推荐阅读书目”。 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与大师一起思考
《写意文丛:与大师一起思考》讲述经典文本是经过时间的无情淘洗所留下来的珍珠或黄金,是经过无数双挑剔的眼睛筛选所留下来的精品。尽管各个时代的出版物浩如烟海,但真正有真知灼见、能够流传后世的并不多。有不少书籍,其诞生就是其死亡;还有一些书籍,刚出版的时候,也许热闹过一阵子,但时问无情,很快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并被人们完全遗忘。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被后人反复翻检,不断被重新阅读、审查和思考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
评分 7.7分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内容简介:1962年,英国人类学家弗里曼在为中国社会学(包括人类学)发表的一篇悼词式的文章中,悲哀地看到1949年以后中国内地的社会学之归于消亡,“被冰藏”;在台湾,情况并不更好,尽管那里有一些好的学者。他认为中国社会学真正的开始是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说这个短命的孩子只有二十多岁就在新兴民族国家里夭折。根据他的看法,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已涌现出许多足以让西方
逻辑学概论
本书开头是一个导言,力图简明、准确地诠释逻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包括:逻辑、命题、推理、推理形式、推理的省略形式、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演绎与归纳、推理和论证的可靠性、前提对结论的支持或反驳程度、逻辑基本规律。 本书再分为以下三编: 第一编:非形式逻辑。泛指关于日常思维中的非形式推理和论证的逻辑理论。本编包括三章:第二章“定义理论”,讨论了词项的内涵和外
逻辑哲学
评分 7.8分
《逻辑哲学》这本新书,“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全书的体例结构是新的,如全书分为五编:“演绎及其证成”、“真理与悖论”、“意义与指称”、“存在、量化和本体论”以及“休谟问题与归纳逻辑”,共十三章,每一章前面有“内容提要”,后面有“思考题”和“推荐阅读文献”;与人大版相比,去掉了一些章节,新写了一些章节,并对其他各章有文献的仔细重读,对新文献资料的大量检索和研读,对先前观点的重检讨和重新修正,
波束与粒子束武器
《波束与粒子束武器》介绍了无线电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微波武器有什么特点、美国在微波武器发展上有哪些技术目标、粒子束武器有哪些特点、粒子束武器的杀伤机理是什么等内容。
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
一 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这项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因为:奎因是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对60年代后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与分析哲学的实用主义化有重大影响,在西方哲学界与罗素、 卡尔纳普等人齐名。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作者认为,奎因哲学以自然主义哲学观为基点,以一阶逻辑为背景框架,以自然主义语言观和行为主义意义论为理论基础,以语言学习或指称的心理发
情景他者
模拟导游(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