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高王凌
评分 暂无
若不了解农民及其行为,就不能说是对人民公社有真正的了解。您知道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中那些瞒产私分、“偷”粮食的故事么?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生活中到底有多少“猫腻”,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中那些“猫腻”的调查文集。 通过实地调查,作者发现,农民行为对人民公社的命运、对后来“包产到户”的形成,甚至对那以后的农村经济及农村生活,都有着长远、深刻
租佃关系新论
评分 7.6分
本书系知名学者黄宗智先生主编的“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作者高王凌在写作本书时,在自己大量的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史角度入手,以地租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历史上农民和地主的关系问题。一改以往学术研究中地主即为剥削者的定势,更多关注农民的“反行为”——抗租。对历史上似已成为定论的地租率问题、地主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改良性的反叛。
乾隆晚景
评分 8.4分
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最为失败、最令人诟病的一段,这本书似是在为乾隆帝做一点辩护:他之所以失败,是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还是因为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其实,要想对当时客观形势做出交代已不容易,更难的是写出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既写出乾隆朝的历史,也写出乾隆帝的心路历程。 高王凌(1950—2018),历史学家。中国人民
统购统销之谜
评分 7.9分
面对历史上的那些疑难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切入点和立脚点——在讨论“十八世纪”和所谓新的“现代史观”时,我们即曾触及这一点——不过对于后者,好多朋友都没有了自己的立场,而依附在了他人身上。比如说,依附在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学术观点之上。 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一百年前,生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那和眼前的观感自然不同。那时候,不止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大地上捉对厮杀,
活着的传统
评分 8.3分
本书在于考察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认为二十世纪与十八世纪的政府政策具有延续性,如此则破除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提出"活着的传统"的思路。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清代的农业发展政策,第二部分探讨政府职权的扩张。第三部分转入"工业"政策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清代的农业发展政策,清人是怎样为解决人口问题而提出了一套经济发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