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痛苦
李建民
评分 暂无
1927年,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自盡,留下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身為民國初年 最具聲望的學者,王國維突如其來的死亡,為當代中國知識界帶來極大震撼,對他的自殺動機,歷來更是爭論不絕、眾說紛紜。有人宣稱他是以遺老身份殉清、或為中國文化衰微而死,卻也有人認為他是經濟現實的因素而走上絕路。但人的死亡,能夠如此輕易歸結嗎?一位知識份子選擇告別人世,原因又真會如此單
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
王智明 主編
他是公共知識分子、思想家,更是實踐者,堅定持續長達半世紀的社會改造運動 朋友都叫林孝信「老林」。他創立《科學月刊》,以熱情吸引參與者,在現實中創造條件,以運動的方式推進科學知識普及;他投入保釣運動,將不平化為力量,從愛國情懷與民族主義出發,發展出「第三條道路」;他積極參與社大運動,以「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為目標,改革教育體制;他大力推動通識教育,致力促進民眾批判精神與批判
思想與人物
林毓生
评分 9.1分
林毓生教授多年來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中 國實現多元化的自由主義是那麼艱難?」本書便是由探討 此一問題為中心的各篇文章結集而成。書中,論析了自由 主義所肯定的幾項重要理念與價值以及它們之間相互的關 係,也討論了五四激烈反傳統主義的歷史成因與涵義以及 與其有關的道德保守主義的歷史困境。
烏克蘭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全球媒體一致讚譽
絲路上的帝國
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
《絲路上的帝國》完整介紹歐亞大陸從古至今的歷史,它代表的是對這一世界重要地區的起源、歷史和意義之根本反思。人們對中亞的普遍印象是土地貧瘠、文明落後,生活在中亞地區的人靠游牧過活,好勇鬥狠、能征善戰,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們被認為是飢餓的游牧民和貪婪的野蠻人,讓周圍定居的農耕國家和民族苦不堪言。然而實際上,中亞游牧民族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群體。 在中世紀,中亞是世界經濟、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 塞缪尔·亨廷顿
【本書特色】 ◆ 國際關係的經典論著,以簡明直白的文字,深入淺出地闡述自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局勢的演進,並針對各文明區域的未來發展,做出分析與預測。即使沒有相關背景知識,也能迅速理解與反思。 ◆ 經歷四分之一世紀的反覆檢視與辯證,當今世界局勢的發展在在印證了杭亭頓的論點。唯有了解衝突的肇因,才能進一步探討如何修補與重建世界秩序。 ◆ 針
台灣的不成功轉型
瞿宛文
台灣戰後初期經濟發展成績斐然,近三十多年來的民主轉型也被認為是一項重大成就。然而,現今台灣經濟明顯陷入困局,投資不振、薪資停滯、升級滯後、缺乏前景,顯然政治轉型並未帶來成功的經濟轉型,原因何在? 《台灣的不成功轉型》一書即在探討造成困局的原因及民主轉型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台灣戰後初期成長所依賴的發展型國家模式包括:執政者堅定支持經濟發展,經建官僚具有能力與自主性,以整體發
資本思維的瘋狂矛盾
David Harvey
當資本主義統治世界,當經濟危機管理國家 東西方政治強權新秩序重整 馬克思留給世人,是警告?或預言? 克萊恩(Naomi Klein):哈維在他的領域激發了一場革命,激勵了這個世代的基進知識分子。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身為當代頂尖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哈維延續《資本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