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出版时间
  • 更新时间
  • 评分
  •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刘瑞琳(主编)

    评分 7.2分

    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2012年底,先生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课堂笔录《文学回忆录》经整理出版,引起读书界巨大反响。许许多多普通读者开始关注木心,走近木心的文学世界,木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但阅读木心,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他留给时代的问题,留给艺术的问题,还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探讨。年来从读书界到学界,关于木心文学创作的研究评论文章越来越多,有感性表白,有理性对话,我们从大量的评论和纪念

  • 铁的血

    孙继炼,魏纪奎,赵伟

    评分 暂无

    7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八年抗战初期,台儿庄一夜间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同仇敌忾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在这里赢得了抗击强虏的一次重大胜利,史称“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不单纯是一次军事胜利,也是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念,让悲观者看到光明与希望,激励踟蹰者奋起投身抗日战场。 今天,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从201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

  • 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真相精选(中方史料)

    张宪文

    评分 暂无

    《南京大屠杀文献史料丛书·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是在《南京大屠杀真相》(三卷)基础上经过调整补充新史料编纂而成。《南京大屠杀文献史料丛书·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主要摘选日方、西方和中方的重要史料。 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吕晶,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屠杀研究所史学博士。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套装共2册)

    杨奎松

    评分 暂无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

  • 秩序的沦陷

    [加]卜正民

    评分 8.3分

    《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

    张宪文,李继锋

    评分 7.8分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时间跨度为1937年7月—1938年10月。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日本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本卷内容主要涉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

    张宪文,左用章

    评分 暂无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时间跨度为1938年10月—1943年12月。武汉会战后,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趁机发动了正面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

    张宪文,陈谦平

    评分 暂无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时间跨度为1944年1月—1945年8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转而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攻势——“一号作战”。洛阳守城战、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

    张宪文,庞绍堂

    评分 7.8分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时间跨度为1931年9月—1937年6月,内容涉及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淞沪会战、伪满洲国的成立、长城抗战、华北事变以及西安事变等,主要讲述了日

  • 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

    山室信一

    评分 7.9分

    傀儡國家? 偽滿政權? 在傳統國共史觀中, 滿洲國是受日本關東軍扶持之政權,以奪取中國利益,已是一種定見。 王道樂土?民族協和? 但對於日本人而言,無論在科學上、良心上, 滿洲國都是果敢地往理想邁進、十分獨特的近代國家建設。 日本

  • 蒋丰看日本:说说十大日本侵华人物

    蒋丰

    评分 暂无

    本书第一次全方位地掀开二战期间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及其他侵华人物的成长面纱,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自上而下、从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全方位地钳制日本及其人民以及由此对日本及其国民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及其历史遗毒,从而揭示这些日本侵华的重要人物何以对中国乃至中国人民穷凶极恶的根源。避开情绪化的语言和论断,以史实结合日本现实说话,拨去历史的迷雾,正本清源,是本书的特色。 蒋丰先生以其所掌握的大量的日本第

  • 侵华日军罪行图录

    李晓方

    评分 6.6分

  • 战殇

    周渝

    评分 暂无

    本书以大量抗战亲历者口述回忆为主线,同时结合战役实地寻访,使读者在阅读抗战老兵真实的经历中,亦可以对他们所经历之历史背景、战争经过等有系统了解,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抗战。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立足于记述真实历史,对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战场与盟军共同对日展开战略反攻等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细节也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全书以丰富的口述历史为基础,力求为读者呈现抗日战场上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振奋

  • 抗战中的中山陵

    苏艳萍

    评分 暂无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山陵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抗战风雨中经受了数年考验,依然伫立不倒。本书对中国军民在中山陵开展的抗日战争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述,配有一定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内容积极感人,准备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图书。 苏艳萍,是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的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山陵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对抗战期间的中山陵历史颇有研究心得。

  •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齐锡生

    评分 暂无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

  • 滾出中國

    畢可思(Robert Bickers)

    评分 6.8分

    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凌空踢碎告示牌的那一刻,中國人無不拍手叫好。這面告示牌掀起的影響遍及國際、廣至各階層,它象徵著那段列強入侵、掠奪與歧視的降格過往。波濤久久不退,至今依然。 中國近代史專家畢可思爬梳一戰結束至中國共產黨於一

  • 日本在内蒙古殖民法律制度研究

    宋从越

    评分 暂无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了上世纪伪满时期日本殖民统治者如何以法律手段维系日本在东部内蒙古的统治。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利用了目前所能利用的所有公开相关文献资料,从殖民立法的活动、形式、程序、特点,涵盖行政、经济、刑事、司法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日本殖民法律的本质,从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驳斥日本极右势力美化侵华战争的言论,能够较好地发挥警醒世人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战时中国: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1940—1946

    [美] 格兰姆·贝克

    评分 暂无

    “抗战到底”的中国,底气何来? 欧美世界为什么频频误解中国? 从何处入手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1940年到1946年,在美国战争情报局(U.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工作的贝克,以美国作家的身份只身来到中国,走访了当时中国十多个战时城市,详细记录并整理成书。贝克从香港出发,经柳州抵达重庆,又跟随路易·艾黎长住工合所在地陕西宝鸡,随后转至河南洛阳等城市,最后停留在

  • 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编

    评分 8.5分

    《中国当代史研究(1)》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年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稿件取舍惟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美] 杜赞奇

    评分 暂无

    本书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本书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