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出版时间
  • 更新时间
  • 评分
  • 盐与唐帝国

    吴丽娱

    评分 8.9分

    唐代社会处于中古时代的转型期,有关盐的发展及政策牵动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影响政治、政权和人民生活。本书系统介绍了唐代的三司、盐政、使职和盐法的变革等核心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局势。所有经济史中发生的问题,都有其产生来源和不断发展的进程,作者在写作和立论方面力求转换角度,观察问题从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立场与核心举措出发,并力争从对盐政和物价的分析中发现中古社会那些已为先贤认识和运用的规

  • 制造消费者

    [法]安东尼·加卢佐

    评分 8.1分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 商业化将个体从刻板的集体秩序中解放,却又将人投入“自由”的束缚。人们用钱换产品,用产品换幸福,将买买买当作自我实现的方式。消费者最终与全球化生产链末端的工人一起,沦为消费时代的奴隶。 ★200年消费主义 简史,商品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本书囊

  •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冀朝鼎

    评分 8分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经济区”概念,指出无论是哪一集团控制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基本经济区”即可征服乃至统一全中国。以此概念出发,重新梳理中国经济史,描绘两千年来中国经济格局变迁的内在逻辑。 本书论点立足于经济、水利、历史地理等问题,笔锋所指却是历代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更以此来推演中国的国家组织和形态。纵观世界历史,那些叱咤一时的大国大多烟消云散,为何中国却总能大一统?为了对抗游牧民族

  • 穿越历史聊经济

    汪凌燕

    评分 8.4分

  • 资本主义简史

    [德] 于尔根·科卡

    评分 7.9分

    资本主义既是造就创新与进步的引擎,也是带来危机、剥削和异化的源头。 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资本主义研究权威于尔根·科卡全面梳理了近代早期以来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以及十九、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科卡不仅关注贸易和工业化进程,还关注劳动和生活条件的长期变化。这部简史不仅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历史总结,也包含了作者对影响全球人类行为的经济制度的批判性认识。 <p

  • 汉书食货志集释

    金少英

    评分 9.3分

  • 美国社会经济五个基本问题

    詹姆斯·M.斯通

    评分 7.5分

  • 社会市场经济

    朱民 等

    评分 暂无

    本书细致梳理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基础、制度形成和发展以及具体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这一注重社会的特殊类型市场经济,即根据市场经济规则运行,但辅以与市场规律相适应的社会政策,来有意识地纳入社会目标的经济制度,扎根于德国秩序自由主义传统,立足于市场竞争秩序,深信“只有一种市场竞争秩序才有可能提高人民福祉和导向社会公正”。因此,国家应优先建立和维护市场完全竞争的经济秩序,辅之以必要的调控和社会政策,

  •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讲义

    [美] 保罗·克鲁格曼

    评分 暂无

    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知名公共知识分子、畅销书作家,在投身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公共讨论,一直在《纽约时报》开设专栏,针砭美国时弊。在这本深刻反思美国数十年来积重难返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新作中,克鲁格曼基于其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以辛辣的笔触,从社会保障、医疗体系、房地产、税收改革、财政困境、危机管理、不平等、国际关系等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剖析了“僵尸理念”如何导致美

  • 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

    [英] 蒂姆·哈福德

    评分 7.1分

    这本书聚焦于世界经济运行中令人着迷的一些细节,为此挑选了50项具体发明——纸张、条形码、知识产权和书写本身等。在每一个案例中,我们会近距离观察,看看这些发明到底改变了什么。一路上,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的答案。 •艾尔顿•约翰与无纸化办公室的承诺有何联系? •美国哪项发明在日本被限制40年,这对日本女性就业有何影响? <p

  • 牛津通识读本: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中文版)

    [美] 埃里克·劳赫威

    评分 8.4分

    【内容简介】 本书出色考察了美国那场经济危机以及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政策革命。劳赫威在书中呈现了罗斯福新政主要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解释了为何新政的某些计划会成功、另一些计划未能成功,这些计划包括建立全国复兴总署这样的机构,以及设立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这样的重大举措。在全书最后,作者描述了罗斯福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将新政的各项战略推向全球舞台。 【名人评价及推荐】 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