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灵魂
[德] 谢林
评分 9.4分
《论世界灵魂》(1798)是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研究的代表作品之一。从1796年起就致力于电学、磁学与化学方面的自然科学研究的谢林,在借鉴同时代其他人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启了自然哲学研究的征程。谢林的自然哲学研究不止停留在对经验事实的描述,而是追问这些事实的根据。借用“以太”“生气”“本原”等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谢林对重力、物质、光、电、生命等现象给出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体现出谢林对
学术研究方法论
评分 9.0分
1803年出版的《学术研究方法论》记录了谢林1802年夏季学期在耶拿大学的讲授课内容。这门课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关注,谢林从他的“同一性哲学”立场出发,不仅阐发了“科学的整全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的本质”等经典哲学问题,而且深入讨论了学术机构的“科学使命和道德使命”以及学术机构内部的各门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这些思想对于威廉•冯•洪堡(1809年筹建柏林大学)的现代大学理念产生了深
神话哲学(下卷)
评分 暂无
神话哲学是谢林的又一个纯粹创新,也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至于启示哲学则相当于这些思想在基督教阶段的延伸)。在这个宏大的构想里,谢林一方面依据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绎,呈现出一个将所有古代文明囊括进来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进程。因此谢林的神话哲学既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识的“逻辑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神话为例而展示出来的“精神现象学”。 谢林的《神话哲学》(上下
神话哲学(上卷)
早期唯心主义著作
自然哲学体系初稿
《自然哲学体系初稿》(1799)及其导论是谢林早期自然哲学的成熟版本、谢林从作为无条件者的自然出发,创新件地使用动态原子论模型来解释天机物活,又将勿质的起源归入普遍的宇宙有机体的历史中,明确了自然哲学中有机自然的优越性地位。在广泛追踪同时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理学和解剖学成果之后,谢林以“可激发性”为有机体的核心概念,对“有机体”和“生命”的本原进行了更为体系性的建构,以对抗布朗主义者对有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