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
[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评分 8.2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20世纪初曾经提出一个经典学说:“物化”,它用以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商品关系日益入侵到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因而变得扭曲。 那么,一种非物化、非扭曲的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物化状态是否无法回避?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们,如何面对物化状态?第三代法兰克服学派的旗帜性人物霍耐特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重新考察了卢卡奇的学说。 <
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评分 暂无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旗帜性人物,他所开创的承认理论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在本书中,霍耐特通过重构黑格尔“为承认而斗争”这一早期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认的正义理论,并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来探讨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再生产与个体认同机制之间的关联,以及承认的心理基础,展现出了承认理论与社会学、政治哲学,以及精神分析等诸多学科的当代相关
承认还是歧义?
本书是由德国哲学家霍耐特和法国哲学家朗西埃合作撰写的一本著作,出版于2021年6月。 本书撰写的起因*初源于2009年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一场会议,这次会议由德国著名哲学家门克主持,在这场会议中,霍耐特与朗西埃有着激烈的交谈。 “承认”理论是霍耐特哲学思想的核心,而“分歧”则是朗西埃的政治哲学基础。对霍耐特来说,朗西埃的哲学观点是不切实际的,过于强调和执着于平等,而根据
时代的活体解剖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阿克塞尔·霍耐特对20世纪观念史进行研究与诠释的著作,他所选取的知识分子是一群“无所归依的世界公民”,推动他们进行理论思考的是那些关于痛苦、灾难以及驱逐的切身体验。对他们而言,理论就是剖析社会肌体的解剖刀,是揭示社会深层结构与内在生命的利器。无论是弗朗茨·罗森茨威格、奥雷尔·科尔奈、罗宾·科林伍德、朱迪丝·施克莱还是昆廷·斯金纳,他们都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富有历史意义的政治事件
理性的病理学
评分 8.6分
本书是霍耐特关于批判理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对形态多样的批判理论的统一性进行了总结,认为不管方法和对象如何分散,批判理论在如下理念上是一致的: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条件产生出的社会的实操、态度或者人格性结构,都沉淀在我们的理性诸能力的一种病理学变形之中。这一理念导致批判理论往往会探究人类合理性的病理的社会原因。但如今,这种哲学与社会分析之间的纽带正在被撕裂,“在对历史社会过程的依赖性中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