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
[美] 艾里希·弗洛姆
评分 9.2分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
以生命的名义:弗洛姆谈话录
评分 暂无
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七十岁时,应德语作家汉斯·于尔根·舒尔茨的邀请,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谈。这些对谈一部分是在弗洛姆位于瑞士洛迦诺的公寓里录制,一部分在苏黎世广播电台的现场录制。本书便是对谈的文字记录。艾里希·弗洛姆围绕“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梦是全人类的语言”“人是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时,古稀之年的弗洛姆已完成了十二部著作,而通过广播这种媒介,面对广大听众阐述自己的思考,这还是第
人心
本书是弗洛姆的心理学经典作品之一,从善恶、暴力、生死、自恋、自由等六个角度,对于人心和人性提出了独特的分析和观点。 弗洛姆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在弗洛姆看来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
存在的艺术
评分 8.2分
我可以说:“如果我能得到我想要的所有快乐,我就会很幸福。”我也可以说:“如果我达到了最佳的自我完善,我就会幸福。”——艾里希·弗洛姆 《存在的艺术》的第一部分阐明了占有和存在这两种生存模式的本质,这两种存在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
爱、性欲与母权
评分 8.5分
弗洛姆精彩语录 - 谁拥有这种自然生产力的神秘力量?只有女性,而人类的生命和生存依赖这种能力。 男性缺乏这种至关重要的自然生产力,难道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残缺?难道他们不会特别羡慕和嫉妒女性? - 女人远不及男人虚荣。诚然,女性有时不得不表现出些许虚荣心,那是因为她们要么处于或曾经处于不得不寻求恩惠的境地,即所谓的“弱女子”;但毫无疑问的是,任何冷静的观察
常态病理学
人是天生懒惰的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精神健康?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将“人学”娓娓道来 《常态病理学》深入分析了现代人的常态病理学:包括何为精神健康、当代文化中的宗教真空、对生产与消费的崇拜、快乐与安全的关系,等等;明确阐释了精神健康的概念和人文主义的人学理论;并在最后部分试图从社会经济、科学、神经心理、动物实验、人类的天生被动性等多重角
爱的艺术
评分 7.7分
爱是一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识和努力。——艾里希·弗洛姆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 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健全的社会
本书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作了有力的探索,被称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他人甚至自己都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弗洛姆提出,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他人目的的手段,个人
评分 8.9分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只有创造出一个健全的社会才能保护自己 “这个社会能够使人以创造而不是摧毁的方式超越自然,每个人不是靠求同,而是通过将自己体验为自身力量的主体来获得自我感,没有人歪曲现实,崇拜偶像,有的只是一种倾向和信仰的体系。” ——艾里希•弗洛姆 ----------------------
论不服从
一个有信仰的君子如何说“不” 《爱的艺术》《逃避自由》作者、“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弗洛姆经典作品 人类究竟是否有未来,文明究竟是否会终结,端赖我们是否秉持怀疑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和不服从的能力。——艾里希·弗洛姆 在《论不服从》这本文集中,艾里希•弗洛姆清楚说明了“ 服从”和“不服从”究竟意味什么 :服从人性和人道社会的目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