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类学
叶舒宪
评分 6.9分
本书把握住了人类学与知识全球化、后现代认识论的关系,从人类学与文学的相互作用这个新角度着眼,透析出20世纪文学创作观念变革与文学研究的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动力。在文学创作方面,梳理了“文化他者”的发现如何激发出“人类学想象”;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梳理出西方文学人类学的5大方法流派,逐一加以辨析;对人类学知识与文学研究的最佳结合点——神话学做了点面结合的示范性阐说;特别是“三重证据法”的
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
评分 8.0分
金枝玉叶
评分 8.9分
本书参照西方学界的泰斗级著作《金枝》的比较研究范式,从中国视角进入,针对中国上古神活和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展开探讨,突出“玉器时代”和“玉石之路”在建构东亚文明过程中的文化基因作用。 叶舒宪,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等。现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结构主义神话学
评分 7.6分
叶舒宪编选的《结构主义神话学》是一部旨在介绍西方神话结构主义 理论与方法的译文集,主要介绍了结构主义神话学的主导思想与研究范式 ,同时展示了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批评与反思。此外,编者还收录了中 国学者本土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成果,提供了运用外来理论阐释中国文学及 文学现象的范例。本书采用理论介绍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文学人类学教程
评分 8.1分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向。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教科书。作者在二十多年的跨学科研究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知识打通和重构,为文艺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创新的理论范式及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本书较系统地梳理了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国际和国内学术发展中的产生脉络,针对各学科的本位主义弊端,提示重新打通文史哲及宗教学、心理学的可行途
庄子的文化解析
评分 7.9分
本书从神话思维、原型意象、神秘数字和宗教礼仪等方面探讨了《庄子》及道家思想的深广文化渊源,对卮言、天钧、鲲鹏、浑沌、轮回、齐物等疑难问题提供了跨文化阐释的思路及相关背景资料,使道家典籍中蕴藏着的智慧与洞见在更开阔的古今对话与中外参照中获得新的开掘和理解。
山海经的文化寻踪
评分 7.0分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评分 8.3分
本书介绍了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原型批评的特点和局限作出了评价。 叶舒宪:1954~,生于北京,江苏宿迁人,全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人著有《中国神话哲学》、《文学人类学探索》、《文学与人类学》等
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
评分 8.7分
世界神话二十五讲
评分 暂无
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本书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话,涵盖广阔,洋洋大观。 本书也是对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为叶舒宪人类学代表著作,《诗经》作为上古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们国家的文学珍品,同时,它以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商乃至远古社会的历史文化风貌。本书将《诗》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看作诗歌发生初期瞬间凝固的一个标本和活化经石,并且站在当今人类跨文化视野重新审视《风》、《雅》、《颂》之由来;从双性同体神的信仰考察祭司制度,探究“诗言志”背后的“诗言寺”本相,以及中人伦理观与儒
中国神话哲学
评分 8.2分
本书为叶舒宪人类学代表著作,本书从神话思维与哲学思维的渊源关系为切入点,求索中国思想的神话基础,探讨神话哲学的“元语言”,揭秘天子明堂与黄帝四面之谜,探究混沌七窍与七日创世观,以及息壤的创性与“神州”表象的由来。突破了“国学”与“西学”之间的界限,通过人类神话思维的普遍性来考察中国神话的哲学意义,广泛吸收了当代世界人文科学发展中前沿的理论与方法。 叶舒宪,北京人,文学博
玉石里的中国
本书主旨是用玉文化解说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经由考察玉文化的生发路线,呈现华夏文明地域之广博,历史之悠长,令读者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与深邃;通过解码玉文化所构成的中国文化奇观,彰显这个古老文明的独特风貌和信仰的文化底蕴。全书借助田野考察、考古遗址、文物器具、文字文本等诸多方面,结合考古新发现的生动案例,应用物质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详细梳理了华夏文明万年大传统中所谓玉石“基因”的传承,给出玉石在中国历史文化
宝岛诸神
《宝岛诸神:台湾的神话历史古层》内容包括:原住民与南岛语族的文化联系、原住民口传史官制度、西玉母信仰、原住民乐园神话等内容。《宝岛诸神:台湾的神话历史古层》借助于"神话历史"和"大传统"的新视角,结合考古发现和田野调研的资料,还原性地进入"神话中国"的编码过程,探求一种以往所未知的中国古史信息。
河西走廊
评分 7.3分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揭开中原王朝所建构的“西部神话”帷幕,透视被汉字的权力书写所遮蔽、所遗忘的河西走廊文化古层,从中寻觅夏、周、秦所代表的华夏源流信息,再现“丝绸之路”之前“玉石之路”的深远与辉煌,探考“齐家古国”六百年的兴衰迹象,辨析自“玉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大变革中氐羌族群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有贡献。 叶舒宪,生于京城,“文革”间随家下放大西北,现为
亥日人君
《亥日人君(典藏图文版)》主要内容:生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编码系统,有它神秘莫测的一面。十二生肖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十三生肖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所有的,唯独龙这一种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
神话意象
本书以『神话意象』为题,突出了一个世纪以来神话研究乃至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动向——从书写文本到图像文本,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在论述中,结合热点文化问题,如《狼图腾》引发的中华祖先图腾辨析,《哈利·波特》引发的巫术复兴讨论,《达·芬奇密码》引发的异教想象与神话符号热潮等,充分利用考古材料,进行了打破学科界限的神话研究新实践。
本书从神话思维与哲学思维的渊源关系,求索中国式思想的神话基础,探讨神话哲学的“元语言”,揭密天子明堂与黄帝四面之谜,探究混沌七窍与七日创世观,以及息壤的创生与“神州”表象的由来。
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一部撩开中国“维纳斯”神秘面纱之作,打开了中国上古文化与世界其他古老文化比较研究的大门。本书详细考察了存在爱与美主题的原形形象高唐神女和维纳斯,并以纵向的历史考证和横向的文化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考证了古希腊、印度、中国三个文化圈中跨文化的普遍现象。 目录 上篇 美神由来 ——爱与美主题的原型发生史 序(1)</
盘古之斧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是文学虚构,但开辟所用斧钺工具,却有自身的物质文化史。本书以“物证优先”原则为引导,梳理从石器时代以来的斧钺发生史,归纳为石斧到玉斧,再到玉钺和金属钺的演化诸阶段。以出土文物系列,视觉呈现中国玉斧钺的9000年故事脉络,诠释华夏王权神圣符号的由来奥秘。 叶舒宪,北京人,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