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吴根友
评分 暂无
我们的文明与世界的文明
”文明对话“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理想。我们希望通过”文明对话“的实践,通过不断地总结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让”文明对话“这一人类的伟业从自在的实践状态,逐步发展成全面自觉的精神现象。 主编: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教授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
戴震哲学思想新探
中华学人·哲学系列邀请当前国内哲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大多为长江学者),以文集或专著的形式推出其代表性作品,代表了目前哲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其研究问题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整体以套书的形式推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戴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十八世纪中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是实事求是学术研究方法的提倡者与实践者,在充满曲折坎坷的55年生涯中,
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
本书认为,清初哲学在哲学性质上属于“后理学时代”的哲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以宋明哲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的,他们的哲学命题、范畴概念主要都来自于宋明理学,但往往是以反命题的形式出现的,有些范畴、概念的具体规定与内涵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后理学时代”最重要的三位哲学家都是气一元论的哲学家。 本书认为,乾嘉时代的哲学以“道论”为其形上学,以“人文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经学
判教与比较
比较哲学就是中国哲学的命运,因为所有说汉语的中国人要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思维过程中运用汉语来从事隐性或显性的思想翻译。当然,说比较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命运,并不意味着中国哲学就没有自己的民族特性。恰恰相反,当西方的哲学观念经过汉语或隐或显的翻译之后,就或深或浅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深厚的文化传统,特殊的现代化经验,这些作为哲学思考之土壤的广义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哲学的中国性特征。
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
吴根友编著的《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主要从价值观念转化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蜕变的历史进程。本书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按照其固有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规律,生发出了早期的现代化经济与思想的萌芽。本书在继承侯外庐、萧萐父等学者关于明清“早期启蒙学说”的基础上,着重从价值观念变化的角度,对19世纪以来部分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社会不能自我产生出现代文化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