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歷史記憶
廖宜方
评分 8.2分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別採取思想心態與社會文化的取徑,探討歷史記憶中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久遠的歷史與晚近的歷史、遠方的歷史與近身的歷史,如何編織個人和群體的認識與認同。讓我們設想,唐代有位姓崔的士大夫,他在朝廷上遠舉堯舜治世的典範、近舉經驗見聞的前例進言立論;在同儕間,他誇耀家族、郡望與姓氏的輝煌歷史,對故鄉的史跡也瞭若指掌;當他出任地方官員,標舉漢代循吏為施政模範;當他出使江南,則拜訪各地的
王權的祭典
评分 8.1分
傳統中國當權在位的皇帝,尊崇的對象之一是他在歷史上的「前輩們」,即前朝的歷代帝王──始於最久遠的三皇五帝,直到前一個王朝的君主。舉行典禮,向這些帝王獻祭,是重要的國家祭典之一。 這種「帝王祭」,萌芽於五世紀末,七世紀成為官方典禮,並一直延續到1911年,有著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為了向歷代帝王展現自己的誠心,從拓跋宏、李世民、李隆基,趙匡胤、朱元璋到康熙、雍正與乾隆,眾多赫
王权的祭典
评分 6.5分
本书是讨论中国古代君主的陵墓、祠庙与祭祀活动的历史学专著。该书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当权皇帝对其前代帝王的尊崇与祭祀活动,选取了从西汉末年王莽到清代中前期的康熙、乾隆等皇帝为例,并对背后的原因加以剖析,比较了宗庙、文庙、武庙的祭典的异同,揭示此类祭典背后政治内涵及运作模式,即现任帝王欲与以往君王建立某种权力联系,并树立出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