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藩镇研究
张国刚
评分 9.6分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以后困扰唐廷一个多世纪的痼疾,但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内容。本书涉及藩镇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藩镇的类型及动乱的特点、藩镇与中央政治和财政上的互动等诸方面,基本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以往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唐代藩镇研究代表作。 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主要致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评分 7.0分
张国刚教授潜心研读《资治通鉴》数十载,以纵横东西文化的视野广度、贯通古今历史的思维深度,精心选取《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二十个关键点,以现世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精髓,追寻政治得失、王朝兴衰之迹,探究修身齐家、经世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从《资治通鉴》文 本出发,关照影响家国大政之关键节点,言简意赅地讲述由战国前期三家分晋至大唐盛世终结的中国历
唐代家庭与社会
评分 8.0分
本书是一部研究唐代家庭史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学术专著。作者裒集传世文献、墓志石刻以及出土文书等各类史料,以实证的态度对唐代家庭形态、婚姻状况、家产析分、生计家居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夫妻及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妇女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察,对世俗信仰、家庭伦理、礼法婚聘等社会现象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并对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基层管理等与家庭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多层面进行了延伸论述。同时
评分 8.2分
本书系张国刚先生的博士论文。 目 录 序言 1、引言——唐代藩镇的历史真相 2、唐代藩镇形成的历史考察 3、肃、代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与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关系 4、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5、唐代藩镇的类型分析 6、唐代藩镇的动乱特
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
评分 7.7分
《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以中西文化关系的角度来讨论西方汉学。将东方的汉学与西方的基督教联系起来研究,相当具有创新意识。本书兼具前瞻性和系统性,适合于从事文化研究的人员阅读,是一本优秀的社会历史文化著作。 张国刚,1956年生,安徽安庆人。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精)
评分 暂无
中国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兴衰治乱的管理经验和经世治国的历史智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古代“敬天保民”“民贵君轻”等治理之“道”,可以借鉴前贤治世用人、宽猛相济等管理之“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以历史之光照亮脚下之路。 本书分十六章,以历史发展的时段为纲,以支撑历史脉络的人和事为目,介绍了自春秋时期至五代1360余年中事关家国兴衰、治乱兴亡的历史。每章之前
胡天汉月映西洋
评分 7.9分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最大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 本书从历史与文化视角,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透过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深入阐述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了解中
中西交流史话
评分 8.6分
<资治通鉴>通识
《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图书,但体量巨大,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是图文互见的《资治通鉴》入门导读书,立足当代学术大家四十余年的研究和知人阅世的历史智慧,介绍《资治通鉴》编撰初心、缘起、过程、内容特点、流传及对当今的影响,文笔生动,内容丰盈,大量四色彩图提升阅读感受并拓宽视野。 本书是“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的一种。 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沉浸《资治通鉴》研究四十多年,有深厚的研
文明
评分 9.1分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历史的文明,其繁荣延绵离不开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三千年来中西交流从未中断过。官方使节没有了,民间商贸关系犹存;陆上交通阻隔了,海上往来仍在。 汉代张骞通西域、盛唐西域文化汇集长安、宋元时代天方海舶丝路繁荣、明清西方科技及宗教势力东来,是中西文明交流的四大高潮。本书自先秦而至明清,自内陆而至海洋,追寻先人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
本书是一部丝路文明新解。书中从大范围、长时段、历史纵深的角度考察欧亚各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往,将这段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划分为四个宏大的篇章:从史前丝路到凿空之举,远古的东方与西方首次相遇;汉唐时期诸神入华,四大文明体系在西域边地汇流,开始形成多元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宋明之际,香药东来、瓷器西去,华夏物产经由海上丝路到达中亚,远迄欧洲;至晚明盛清,传教士东来,拉开了中国与欧洲从想象异邦走向东西之辩
大唐气象
本书以“大唐气象”的呈现为旨趣,分别从制度、家庭和社会等领域对唐代历史和思想文化作了学理分析和文化价值论层面的阐释,提出了若干颇具新意的深刻见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内容涉及唐代政治、经济、社会、家庭、信仰的方方面面。同时,作者还对唐代研究的前辈学者陈寅恪、雷海宗、杨志玖、胡如雷、唐长孺,以及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理路做了探究。 张国刚,清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智慧
评分 7.1分
“历史是*好的老师。”怎样在当今时代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是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如何让历史在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也是史学研究者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从这些角度出发,以纵横东西的视野广度和贯通古今的思维深度,重点关注《资治通鉴》作为史著的鉴赏价值,深剖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以期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本书是张国
评分 8.7分
本书收集了反映张国刚教授四十年唐代历史研究旨趣的论文五篇。中国的历代盛世中,以唐代尤为鼎盛,而唐代的盛世之所以不同于汉代或宋代,关键在于观察视角的不同。唐代展示着在治国理政技巧之外,包括时代因素、制度因素等的繁荣,并且这些因素发挥着基础性、主导型的作用,从而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面貌,这就是所谓的大唐气象。
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评分 8.8分
本书清晰界定了不同时期“西”的意涵,并依据各个时期中西关系的特征将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数千年的中西文化关系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上卷主要讲述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关系(1500年以前),下卷则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时期(1500—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蕴。 本书打破了既往以历代王朝为主线的叙述框架,将中西关系置于世界
中国原生鱼水彩绘
本书由中国鱼类保护和研究机构两江中国原生(创始于2003年)组织编写,遴选了近百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常见原生鱼类,通过知名院校艺术家长达约十年的亲身采集及绘制,在这本书中汇集呈现。该书不仅包含了艺术家的绘制心路历程的细腻描述,同时由国内知名鱼类学者(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进行逐条的数据核对梳理,使该书在极具艺术观赏性的同时,具备科学且严谨的物种描述。两江中国原生技术团队,为每个鱼种建立了独立的二
中西文化关系史(第二版)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这段时间在欧洲历史的研究中通常被称为“启蒙时代”,它最为明显地体现出蒙昧教权的衰落与理性精神之兴起相伴随的过程,习惯上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作为这个时代的终点。而这段时期又恰恰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重要时期,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士经过在中国的多年渗透之后,自17世纪中期开始比较多地向欧洲介绍中国知识,同时对天主教在华传播史至为重要的礼仪之争也在17世纪中期正式爆发
中国学术史
评分 7.3分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清末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三千年间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传统学术及其风气的流变进行了当的论述。本书在充分论述各个时期主要学术思潮的历史特征的同时,综合条贯地介绍其他领域的学术成就。全书文字简洁流畅,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生学术专题史读物。 目录 导
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
现在编辑的这部《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论文集,作为“中国家庭史研究”这个项目的成果之一,旨在展现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以及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研究方祛。其中大部分是这次与会中外学者的论文,还有―部分则是专门为文集写作的论文。要在一部研究论集中完全覆盖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的中国家庭史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将是第一本中外学者深入探讨中国家庭史的专题论文集。为了便
水中精灵
《水中精灵》是一部讲述本土原生淡水鱼类的科普作品。本书以这些被人类忽视甚至伤害的小生灵为主角,以水流为线索,带领我们顺着流水寻找、观察这些生活在水中的精灵,科普了本土原生淡水鱼类的种类、形态、栖息地环境、繁育过程以及生活习性。作品打破了人文与科学的界限,寄寓了共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美好愿望。 张国刚 著有《野鱼记》《中国原生鱼水彩绘》《身边的鱼》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