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与三治
温铁军
评分 9.3分
八次危机
评分 8.9分
内容简介: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
解读珠三角
评分 8.4分
不论人们主观上如何评价中国变化中的意识形态,也不论客观上中国的制度供给者如何借鉴了互相对立的发达国家的体制,历史进程展示给人们的只不过是:中国政府在完成了内向型的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之后,符合产业资本扩张规律地推行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后任政府继承的仍然是直接获取农村剩余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就必然在20世纪90年代推进的激进改革之中遵循内涵于1950~1970年的工业化原始积累形成
解读苏南
评分 8.8分
《解读苏南》内容简介:拨去流光溢彩的浮幻,苏南经验被我们“去意识形态化”地解读出的核心结论是:追求产业资本发展的地方政府内生性地发生公司化演变,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Local State corporatism)”得以结合村社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问题的理性机制低成本地完成了地方工业化原始积累,并在随后顺势发生的适应产业资本结构调整和产业扩张需求的市场化改制和金融资本全球化条件下,主导了一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评分 9.1分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一版时,他刚因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与被农村基层的草根试验所证伪的那些主张不同的观点而遭到体制内“拆庙赶和尚”的尴尬境遇于是他说:写此书乃“立此存照”,读此书需“细看注脚”。《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二版时,虽然他从本土实践中提出的“二农问题”已经被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发起并推动的当代“新乡村建设”也已经家喻户晓;但他却再次遭遇尴尬于是他说:改此
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
评分 8.5分
如果我们把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微观研究,置于国家制度变迁和资源环境制约的前提之下,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高度看中国的问题,就可以形成一个研究农村制度问题的前提性的假设:中国的问题是“一个资源禀赋较差的发展中的农民国家,通过内向型自我积累追求被西方主导的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在这个前提下讨论中国的“三农”问题,除了按照宪法原则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需要借鉴和扬弃的理论主要是发展经
我们到底要什么
评分 8.6分
尽管中国多次承诺要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直到进入21世纪,各地政府官员们认同的目标仍然是“世界工厂”,尤其是不计代价地跑步加入全球化以后,发展的思路更加集中在如何跨越式高增长和创造GDP高速度上;这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将继续着殃及子孙的“饮鸩止渴”,当然 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更大程度的被国际金融资本剥夺。 也许,这一切都
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评分 9.4分
第一部分 导论:“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一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分析 二 农村制度变迁的外部制度环境问题 三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试验研究 第二部分 旧中国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四 内生性的制度安排:“两田制”和“两权分离” 五 旧中国农业的商品化与相关制度问题
解构现代化
评分 8.7分
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温铁军向我们剖析了“现代化”的问题乃至造成的现实危害,将国内外的很多问题,比如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归结”为是“成本转嫁”导致的。总之,“成本转嫁”在国内外是普遍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作者认为: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
告别百年激进
评分 9.2分
有2020年6月第13印本
乡建笔记
评分 7.4分
本书选择了2005-2015十年间,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15-20名学员的人物故事,以作者自述的形式,回顾个人在时代背景下、在乡土社会中,青年人的成长经历,并在与土地、与乡村、与农民的互动中,反思个人成长与农村发展、甚至社会变迁的关系。
居危思危
从农业1.0到农业4.0
评分 7.8分
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竺可桢假说破题,以最新的“浙江人”考古发现为重要依据,从宏大的历史和地理视角论述了气候变迁、各大洲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农业多样性起源的深远影响。全书不仅对于农业发展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
我们的生态化
评分 8.2分
本书收录的这些案例,主要由作者带领的乡建团队和科研团队,在亲自参与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实践和调研中整理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折射出中国朝向包容性发展的战略转型就体现在基层农村的干部群众和下乡青年人的努力奋斗之中,与之有关的宏观政策演变前后时间跨度将近二十年——从1999年中国主要决策者提出以人为本,到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再到2013年确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