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苏秉琦
评分 9.0分
苏秉琦作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其主要学术贡献集中在三本书之中。除了《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和《华人•中国人•龙的传人》之外,《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专著,是他在探索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起源过程中的回顾和心得,也是集一生学术研究之大成的书,还是一本写给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知识大众的通俗读物。书中包含了苏秉琦先生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如中国六大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古文化古城古国”“
中国远古时代
评分 9.2分
《中国远古时代》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从考古学文化入手,对中国史前社会作了细致而具体的梳理。本书以考古论及中国史前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典范意义。全书主要分为“序言”、“我们的远古祖先”、“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周边地区的远古文化”等五个部分,以考古发现为依据,在充分利用考古学已有成就和新成果的同时,恰当吸收并应用了民族学、社会学的资料和方法,科学且较为完整地展
评分 8.4分
本书是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为大众撰写的一部考古学著作。书中以其60余年的考古生涯为主线,回顾了他在实践中探索考古学科理论和方法所走过的艰辛道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过程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主要成就,因此,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世纪之作”。
满天星斗
评分 8.0分
探寻中国文明的起源,提出新石器时期中国大地呈现古文明“满天星斗”的分布格局。 本书旨在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同时提纲挈领地梳理几大区系文化的渊源、特点和发展道理,介绍划分和界定文化区系的考古实践工作中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作者在大量扎实的考古实践工作基础上提出区系类型学说,认为中原地区只是独立发生发展但又互相影响的六大区系之一,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界根深蒂固的古中
评分 8.3分
《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由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和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星围绕苏秉琦先生提出的“满天星斗”的解释模型,结合各自在哲学和人文面的学术知识专长,从苏秉琦先生众多研究成果中挑选出切合主题的精彩论著,为读者领略苏先生考古成就精华提供便利。通过编者的精心编排,在书中,苏秉琦先生的文章先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同时提纲挈领地梳理几大区系文化的渊源、
考古寻根记
评分 8.2分
本书汇编了考古学家苏秉琦撰写的普及文章,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特点、基本方法和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展望。部分文章是根据手稿第一次整理影印出版。本书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详细介绍了中国考古工作中与早期中国和中华文明起源有关的发现,比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陶寺遗址的发现等,通过这些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探讨早期中国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重大问题。他的“满天星斗”理论
另一个三叠层
评分 暂无
这是继梁思永先生1931年提出的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三叠层”地层关系后,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另一个三叠层”。从1951年到现在,虽然时隔60多年,但任何考古资料都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只要是*次发表,对学界来说,都是新的材料。通过这批材料,还可了解当时的学术状况,了解苏先生的治学历程,其在学术史上亦有重要价值。 苏秉琦:1909年(清宣统元年)出生,1997年6月逝世。河北高
战国秦汉考古
《战国秦汉考古--中国考古学(中)》底稿为1960年7月油印的苏秉琦先生有关战国秦汉考古的讲稿,为北大未刊讲稿之一。北大未刊讲稿中,宿白先生的《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汉文佛籍目录》、《中国古建筑考古》近年陆续整理出版。而《战国秦汉考古--中国考古学(中)》性质也与"宿白未刊讲稿"相同,可以代表60年代中国考古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