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与斗争
金冲及
评分 7.4分
联合与斗争:毛泽东、蒋介石与抗战中的国共合作 金冲及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3 ISBN:9787108062399 定价:46.00元 八年全民族抗战,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在这过程中,国共关系虽然波澜迭起、险象环生,但两党合作抗日的局 面一直坚持了下来。历史证明:在国难临头的时刻
陈云传
评分 暂无
《陈云传》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陈云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全面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以及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注重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全书共43章,约130多万字。其中,19
决战
评分 8.3分
《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战役的》内容简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会战,国军伤亡154余万人,共军伤亡24.2余万人,伤亡人数几乎为6:1多,为何短短142天中,经历了抗日战争洗礼的国方士兵在与经验相对欠缺的共军战争中,如此不堪一击乃至兵败如山倒?理清这一问题,不能不回到两军最高统帅毛泽东和蒋介石身上来,也即他们如何应对三大战略决战。 金冲及
辛亥革命史稿
评分 8.5分
《辛亥革命史稿(套装共4册)》包括《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的大起义》、《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讲述了《辛亥革命史稿》为199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史稿》重印本,分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的大起义及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共四个部分。作者以一种新的历史解读方法,从细节入手,以宏大的篇幅讲述辛亥革命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它的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
评分 7.3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是金冲及教授研究中国历史50年、连续写作3年多而成的总结之作。全书共四卷,100多万字,分平装精装两种。全书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 大小小的社会运动、政治风波,一直写到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响起。全书立论宏富、资料详实,详略有致,文字洗练。自然
转折年代
评分 7.5分
《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书名中所用“转折年代”,正是在这意义上说的。发生了这样的转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性巨变的到来,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将1947年史册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进行对照,可以感受到这种转折造成的强烈反差。这里,我想先把国共双方的 主要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在这年前后的言论及其反映出来的各自心态比较一下,可以给我们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这也许比列举种种具体事
1927 生死转折
评分 8.4分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使1927年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转折年份之一。这一转折牵扯众多历史事件:国民党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北伐、四一二政变、国民党迁都之争、工农运动、马日事变、宁汉合流等等。党史专家金冲及紧扣转捩点,生动揭示了革命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及各派力量的此消彼长。作者对史料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史料选取精当、准确、以一当十,既写出了动态的历史进程,又写出了其背后的历史规律。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增订版(全四卷)
评分 7.6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和策划的整体。 什么是战略决战?那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三大战役规模空前,紧密衔接,直接决定中国的命运。像这样规模的战略决战,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不多见。 在战争史上,双方统帅如何统筹全局、作出判断、布局下子,如何处理战争进程中那些异常复杂而又有关键意义的问题,他们的领导能
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
评分 6.3分
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做比较,有时呈痛苦的反省,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包括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百年巨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它得来是多么不易,是实践检验的结果,也是我们所以能充满道路自信的根据和由来。 ——金冲及 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以及关键时刻的道路抉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套装共2册)》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在这一百年内实践记录的总汇。它有过悲惨的遭遇,也享受到胜利的欢乐;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功,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一切言论和主张,都在如此丰富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它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说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谬误,给后人留下无穷启示。一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
乔冠华谈周恩来和新中国外交
★亲历者视角,历史脉络触手可及 书中内容基于乔冠华的真实口述,作为亲历者,他的回忆为读者提供了新中国外交史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通过他的叙述,读者得以深入理解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格和策略,以及他在新中国外交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这本书不仅是对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记录,更是对外交智慧和国家领导人决策过程的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新中国外交的窗口。
漫谈治史
这是一部谈论治史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应众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要求而写。 全书主体为治史方法论,但所述观点与方法并没有流于说教,而是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文风朴实真诚,理论与事例相结合,活泼生动,夹叙夹议,令人既读来轻松,又深受启发。书中关于治学基本功、问题意识、如何写传记人物等见解,对于想投身于学术的人,会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书中还有两篇作者新近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呼应了书
经历
评分 7.2分
1.党史大家金冲及的首次个人自传。 2. 一个人在大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人生磨难、与命运抗争的个人努力与变迁。 3. 叙述质朴,情感真挚,一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体现。 -- 本书是金冲及先生的自述,呈现了先生丰富多彩的一生。书中第一部分讲述了他早年求学、接受新思想、在复旦工作和初步接触学术研究等方面经历的人与事。青年
复兴文库 第3编
第三编集中选编1949—1978年,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以史为鉴:中华文明的演进与选择》
评分 8.1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本书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为主轴,重点突出,抓纲举目。从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考古探源和严谨论证,到传统中国政治实践中有关国家治理和反腐实践的现代启示,再到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清朝统治的注定灭亡,以及辛亥革命爆发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
百年道路
本书是“金冲及文丛”之一种。 全书首篇文章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谈起,接着讲了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六大、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白区工作会议、七七事变、延安整风与七大、中原突围与全面内战、第二条战线、新中国诞生、新中国的最初岁月、改革开放,以及“党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访谈录。 全书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在中国如何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增订版)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生、发展、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做了系统的历史阐述。第二部分“辛亥革命研究”,精选自作者四十余年来所写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文章,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盟会人的政治方案、护国运动中的政治力量等各个专题进行考证。 金冲及,1930年生,上海市人。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第七
星火的启示
本书收入五篇探讨中共党史革命根据的最新研究文章,时间横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但看似没有关联的五篇文章其问题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处在敌强我弱,甚至双方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都面对一系列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考察了在不同环境下的革命力量、特别是重要的革命根据 地怎样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或得到巩固。本书还收录了两篇同革命根据地问题直接相关的历史论文,因不是着重论述如何创建和发
1947年在中国的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本书所要考察和探讨的是:这个转折究竟是如何到来的,它一
第二条战线
经过八年战乱,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是清贫的。在高等学校里,相当数量的学生依靠公费生活,而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公费经常不能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要。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更感到茫然。“毕业即失业”成为学生们经常挂在口头的流行语,构成他们精神上的沉重威胁。 ——金冲及
《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战役的》内容简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会战,国军伤亡154余万人,共军伤亡24.2余万人,伤亡人数几乎为6:1多,为何短短142天中,经历了抗日战争洗礼的国方士兵在与经验相对欠缺的共军战争中,如此不堪一击乃至兵败如山倒?理清这一问题,不能不回到两军最高统帅毛泽东和蒋介石身上来,也即他们如何应对三大战略决战。 《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
评分 5.6分
看到《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这个书名,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拿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来说,几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本书书名中所用“转折年代”,正是在这意义上说的
周恩来传(1898-1949)
编写周恩来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七年多的工作,建国前部分(一八九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已完稿。考虑到建国后部分的编写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先将建国前部分单独出版。邓小平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本书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建国前数千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江局、南方局等大量会议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
复兴文库(第2编1921-1949共65册)(精)
《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第二编集中选编19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