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文学史
李国香
评分 暂无
海内外第一部《维吾尔文学史》,内容包括维吾尔溯源、维吾尔语、以及各文学时代、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
[美]梅维恒 著
评分 8.5分
本书由梅维恒先生授权我国知名语言学家徐文堪先生根据国内学界的具体状况辑编,所收12篇论文略依时代和主题排列。1~3篇主要涉及新疆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和上古时期中西交通,包括吐火罗问题。4~6篇为语言学论文,特别关注汉语语言史与梵语和佛教的关系。7~11篇均与敦煌吐鲁番学相关,对唐五代变文的研究是其重点,还讨论了《心经》诸本与《西游记》的关系。第12篇是与著名语言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梅
霞浦文书研究
马小鹤
霞浦新出文书是西方学者完全没有见过的汉文资料,这些文本展现了全新场域。霞浦文书的充分刊布,必将关系到当今世界的摩尼教研究,并在民间宗教等诸多新领域都有所突破。作者作讲解说,死海古卷中的阿拉姆文《巨人书》实为摩尼撰写《大力士经》的素材,从死海地区传到吐鲁番、敦煌的摩尼教文书证明了这一遥远而切实的联系,如今这一联系经过敦煌,具体说来,通过摩尼教《残经》等敦煌卷子,一直延伸到霞浦。
帝国的背影
华喆
评分 6.8分
作为蒙古民族建立的帝国,蒙元帝国不仅空前,而且绝后。作为草原骑马民族建立的政权,真正成为中国统治者,并进行了有效管理的,蒙元帝国是第一个。不仅如此,这个帝国还不是只局限于东亚这一方天地,它大得惊人。这样一个孔武有力的战斗民族,他们的后代竟然被朱元璋这样的农民军给赶出来大 都,而且在这之后,也曾试图反击,但是当年作为征服者的气魄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在与明朝作战中屡屡处于下风。本书就是作者从记载
蒙元史考论(上、下册)
刘迎胜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从相关文献、专题等方面对蒙元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全书分为文献编、专题研究编以及其他研究。在文献研究中,本书主要考证了《元史》《元典章》《史集》《突厥斯坦》等文献,结合古籍、历史等对其进行分析,就史学界一直以来的分歧和困惑点进行了论述。专题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蒙元史中的一些人物、事件、家族等展开,经过分析、考证和论述进而得出结论。比如“关于马薛里吉思”“大兴国寺
萨都剌传
段海蓉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萨都剌是元代色目人中的人物,更是当时诗坛的英杰。他虽以回族人的身份跻身于用汉语写作的作家群,却能拔萃于其中,显然,非汉族出身的文化背景非但没有成为他用汉语写作的障碍,相反却成了滋养他创作的温床。英雄人物的行迹理当被载入史册,可这位诗坛英杰,《元史》无传,生平不见碑传,关于他的生平,几乎一切关键资料都有异说。他的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可却与他人的作品鱼龙混杂。
黑鞑事略校注
许全胜
评分 9.0分
南宋绍定五年(1232)蒙古遣使来议夹攻金朝事,南宋遣使报谢,彭大雅以书状官随行。《黑鞑事略》一书是彭大雅以此行的亲身见闻写成,叙述了蒙古立国、地理、物产、语言、风俗、赋敛、贾贩、官制、法令、骑射等事,详备简要,是研究蒙古开创历史的珍贵资料。本书是许全胜先生以其后的李文田、沈增植、罗振玉、王国维等史学名家对《黑鞑事略》一书的多种注释为比对,以现代最新史料为依据,对《黑鞑事略》一书进行的全面而
欧亚大陆语言及其研究说略
徐文堪
评分 8.3分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
文本与语言
陈明
该书针对最新的(新出土或者新校订的)非汉语(以梵语为主)的佛经写本材料,将它们与相应的汉语译本进行了细致的语言学对勘研究,一方面分析了梵本与各汉译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其做出了细致的梵汉词汇比对,对汉译佛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进而讨论了佛经翻译的若干特点。该书不仅为传统意义上的佛教文献学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向中古汉语史研究的深化做出努力。
敦煌壁画艺术论
李映洲 主编
本书以全新的理论架构,从源流论、佛缘论、美学理论和美术创作方法论等角度,阐释了敦煌壁画艺术,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
K.A.阿奇舍夫
《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是苏联时期出版的一部非常有影响的考古学专著。《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汇集了伊犁河下游地区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并对考古学遗存的族属、年代以及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古代人类的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一研究成果,对中国境内伊犁河上游地区同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俄文
中亚历史
(苏联)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巴托尔德
评分 8.6分
本书是介绍和研究狭义意义上的“中亚”地区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性著作,巴托尔德利用了丰富的东西方古代珍贵文献,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波斯文、拉丁文、叙利亚文、汉文等文献,完整地叙述了远古至18世纪中叶七河流域等地各民族宗教、文化、政治变迁的历史。包括七河流域历史概论、突厥斯坦史、突厥斯坦文化生活史、塔吉克人历史概论、吉尔吉斯人历史概论和土库曼民族历史概论等内容。
准噶尔汗国史(修订版)
伊·亚·兹拉特金
评分 8.7分
本书写的是蒙古族西支——卫拉特蒙古的历史,这是蒙古族仅次于成吉思汗时代的又一次崛起,尤其是15—18世纪期间它作为西蒙古的新兴势力,活动的领域曾从杭爱山西,扩张到中亚两河流域一带,包括中亚和中国西北边疆广大地域,因此它的历史不仅曾影响过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史、边疆史,而且也是研究蒙古、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等历史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特别是由于作者伊•亚•兹拉特金精通蒙藏汉俄等各
光明的使者
评分 7.5分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光明的使者:摩尼与摩尼教》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之一。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这里生成衍变,碰撞融合。彪悍粗犷的游牧文化只是一个侧面。绿洲里的城邦,农耕社会的安定生活,同样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凭借横贯其间的欧亚“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传递播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有精神。中世纪晚期的大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成为人类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之一。内陆地域的相对封闭,为各民族
可萨突厥
桂宝丽
评分 7.6分
本书主要叙述6—11世纪活跃在欧亚大草原西部的可萨突厥人的历史与文化。可萨人(Khazars),也称为哈扎尔人,6世纪后期作为西突厥汗国的属部出现在南俄罗斯草原。西突厥汗国覆亡后,可萨人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大约在7世纪中叶,可萨汗国已是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8世纪晚期到9世纪早期,可萨汗国的统治阶层皈依了犹太教。虽然统治阶层信奉了犹太教,但是对其他宗教采取一种中立而宽容
西天伽蓝记
篠原典生
《西天伽蓝记》由篠原典生著,介绍了印度佛教发展史。当下,日益高涨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呼声,既要求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合作,也强调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我国作为内陆欧亚的大国之一,加之20世纪末欧亚大陆桥再度开通。深入开展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已是责无旁贷;而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需要,亦使得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和迫切。因此,将针对古代活动于内陆欧亚这一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
叶德荣
评分 8.1分
《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由叶德荣著,由于我们采用了民族关系史的视角,故在传统的佛教经典本位叙述中被遮蔽的问题,遂凸显了出来,如佛教与汉晋时期中原国家与西域诸国之间朝贡秩序的关系,西域佛教传播汉地社会过程中的跨种族传播途径或机制,以及由此而来的汉传佛教史的分期、形态和性质等等。《汉晋胡汉佛教论稿》的内容,大体上是围绕上述诸问题展开的。全书共分3编12章,由12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专题统合而成。</p
纷扰的雪山
周晶
《纷扰的雪山--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研究》由周晶所著,本书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研究这一时期西藏的社会生活,总结西藏社会在重大历史变革之前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不仅可以丰富和加深对这一时期西藏社会历史、文化的认识,拓展研究视野,在学术研究方面探索多种学科综合的方法.而且对于探讨现实西藏社会生活的发展演变也会有积极意义。
16-19世纪中亚各国与俄国关系论述
蓝琪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16-19世纪中亚各国与俄国关系论述》论述的中亚地区指苏联解体之前中亚的5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及阿富汗。中亚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边缘,在东欧平原上。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两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许多障碍,但是在里海北岸交通还是便利的。乌拉尔山脉只是一
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转向
牛汝极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转向》主要从“新疆文化方略论”、“新疆文化特征论”、“新疆文化资源论”、“新疆文化发展论”、“新疆文化安全论”、“新疆文化实践论”等六个学术角度展开论述,六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呈现了方略是核心,特征是骨架,资源是基础,发展是动力,安全是保障,实践是途径的逻辑关系。 牛汝极 1958年生于新疆石河子农场。在新疆大学获得
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
杨铭
本书研究了唐代吐蕃与西北各民族的关系,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序编,介绍了研究意义、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概况、本课题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讨论吐蕃与青藏高原诸民族的关系。第三部分讨论吐蕃与天山南北诸族的关系。第四部分讨论吐蕃与河西走廊诸族的关系。第五部分是专论部分,讨论了吐蕃与西北民族之间在地理上的交通,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相互影响,一部分西北民族的“吐蕃化”以及对后来
英国与中国西藏
梁俊艳
本书利用所掌握的大量史料,深刻分析论述了英国于1774~1904年采取了经济、文化、政治以至军事侵入等手段,逐步渗透到中国西藏,并提出和支持“西藏独立”的概念和活动。对于我们了解英帝国主义当年妄图侵占西藏的史实,以及今天“藏独”的由来有极好的帮助。
元朝史事新证
陈高华
《元朝史事新证》所称“欧亚”(Eurasia)是指内陆欧亚,这是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大致东起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尔加河流域,具体而言除中欧和东欧外,主要包括我国东三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其核心地带即所谓欧亚草原(Eurasian Steppes)
入藏四年
(印度)艾哈默德·辛哈
评分 6.6分
《入藏四年》内容包括:我在克什米尔和随后在下部藏区的施行、诺托维奇先生和他的发现等内容。
中部西藏与蒙古人
[意大利]伯戴克
本书是伯戴克教授晚年的一部力作,是作者十余年来研究元代西藏地方历史的一个总结,系统反映了作者对元代西藏史上许多重要问题的看法。本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主要的史料,最后一部分为简短的结论,中间四部分是其主干,紧紧围绕着中部西藏地区元—萨迦政权的兴起、稳固、衰落及其机构制度等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对这一地区和这一时期西藏的历史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颜色革命
陈达
“颜色革命”,又名“色彩革命”、“彩色革命”、“广场革命”,指的是自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以来,在中亚地区接连发生的多起政权更迭事件。而其主要指的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中亚和北高加索等转型国家——特别是威权主义体制国家的反对派借力外国的支持,利用经济或其他 因素以及本国政权的合法性危机,通过和平占领首都或其他重要城市的中心广场、电视台、议会和总统大楼等方式,实现政权移交和政治变
汉日语法比较论稿
秦礼君
赵俪生文集(第四卷)
赵俪生
评分 9.6分
这篇序文,按正常的情况应该是邀请一位年高德劭的老先生,他熟悉我垂爱我,而我又终生尊重敬仰他,请这样的人来写。但是,自两个世纪交替之际,前前后后,这些人纷纷下世去了。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所以编辑部就自然而然把这任务派到我本人头上来了。 但这有困难。别人写和自己写,口气就完全不一样。老先生写的口气,不免带些勖勉和鼓励,或者再加一些指摘和置疑。自己写就不行,只剩下恕我沿用“文
恍若隔世
邢同义
评分 8.4分
重讲一遍的故事
(美)霍桑 著
目录 羽毛头 胎记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拉帕契尼的女儿 罗杰·马尔文的葬礼 地球的大灾难 唯美的艺术家 牧师的黑面纱 欢乐山的五朔节花柱 海德茖医生的试验 威克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