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全四册)
杨奎松
评分 9.0分
《杨奎松著作集:革命》囊括顶尖的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学者杨奎松教授研究中国现代革命的四本经典著作,精装套封配以珍贵插图。作者精心校订文字,并撰写长篇新序。 在这套集子中辑录的四种专著,围绕的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即二十世纪前半期发生的中国革命。《“中间地带”的革命》和《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着重讨论的是中共革命的国际背景,尤其是受到俄国革命,亦即受到强邻苏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谈往阅今
评分 暂无
杨奎松的著述历来以史料发掘和实证研究见长,但本书展现的,却是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对中共党史的一些宏观思考。从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看似通俗的访谈和演讲的文字中,读者会看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解读。 杨奎松: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
读史求实
评分 8.4分
现代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点,一是离我们太近,没有距离感的历史研究总是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埋藏其中,很难做到客观。二是资料的匮乏,很多当时的文献都封在档案馆里,一般人无法发掘。三是太过于敏感,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地雷。 杨奎松教授则是一位能抛开历史是非、以材料说话,又能发掘到未解密档案,行走在雷区的学术人,在中国,能这样做,并且能够做到的,并不多。在本书“前言”中,他这样写道
失去的机会?
评分 8.3分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是作者在国共关系研究上的成果之一。作者历经数年,搜集整理了两党在抗战前后十多年间谈判的草案、提案和谈话录,以及在各时段开具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证了各种涉及谈判问题的来往信件、电报、报告、情报及会议记录等材料;解密解析了“‘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打亦谈来谈亦打”“南京代表团的困境”
“中间地带”的革命
评分 8.9分
这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 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 史的学术著作,是著名学者杨奎松的又一力作。全书选取建国前后土改运动及其土改运动中出现的地主富农问题、“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运动、“五反”运动、新中国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变动、中共干部任用制度以及干部职务等级工资制的形成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构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逐一进行了个案式的研究。像杨奎松的其他著作一样,本书眼光独到,但平实冷静。作者的史料发掘和历史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本书选取沈阳美领馆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立,中苏结盟与中苏两党的民族主义碰撞,中国出兵朝鲜的因与果,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其幕后,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对美缓和等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外交事件,比较系统地依照历史演进的过程,逐一进行了个案式的研究。像杨奎松的其他著作一样,本书眼光独到,平实冷静。作者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变动的情况及其导致这一系列变动的内外因素的分析,相比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
西安事变新探
评分 8.6分
本書根據中國大陸和俄國近年來陸續公開的有關檔案文獻,對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的發生原因及其經過進行了獨闢蹊徑的重新探討。本書圍繞著事變發生前以及過程中張學良與中共關係的發展變化,將張學良為了聯蘇抗日、收 復東北,如何在中共影響下準備在西北地區創立獨立的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如何配合紅軍實行打通蘇聯的寧夏戰役,又如何因為寧夏戰役受挫,而被迫鋌而走險的複雜經過娓娓道來。本書大量利用第一手文獻資料,披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评分 8.0分
“边缘人”纪事
成功改造的旧警察 | 身败名裂的团支书 | 提心吊胆的大夫 | 疗养院里的“反革命” 自甘“堕落”的青年教师 | 爱讲怪话的文化教员 | “搞关系”的业务员 | “特嫌”缠身的技师 本书关注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边缘人”群体,他们很普通,人数很多,经历大多坎坷而复杂。杨奎松教授以八个出身、地域、职业、经历各不相同的“问题人物”为个案
忍不住的“关怀”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
“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评分 7.6分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套装共2册)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
学问有道
民国人物过眼录
评分 7.9分
开卷有疑
评分 8.1分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记载了从国民党史的角度深入研究国共关系,全面地论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生和发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内各派系在不同时期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剿”共决策过程,抗战前夕国民党在如何对待中共问题上的态度变化;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决
评分 8.8分
《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介绍了在西安事变之前,在事变期间,以至于在事变善后的过程中,张学良和中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共对于整个事变起过怎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身为十几万东北军的统帅,深得蒋介石器重的张学良,何以会冒险与自身尚处于极度危险中,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几万红军暗通款曲,甚至于把宝押在中共身上?《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详尽地披露了西安事变发生前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
评分 8.2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讲述了:战时中国的外交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战时中国外交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它既取决于中国本身的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国的本身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是带有通俗性质的读物。可以全面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外交事件及各方关系。
中间地带的革命
序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三) 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 第二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一) 排斥外力的外力作用 (二) 谁主沉浮? (三) 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