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论稿
汤用彤
评分 9.9分
《魏晋玄学论稿》是汤用彤有关魏晋玄学的主要著述。除去《魏晋玄学论稿》,还收有《魏晋玄学讲课提纲》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这些著述多产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生活颠沛流离,原计划中的《魏晋玄学》专著终未能成书。 对“魏晋玄学”的现代研究,汤用彤是开创者。他首先提出以“自然名教”之争、“言意之辩”、“有无、本末之辩”来概括魏晋时期的主要思想论争。由此出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评分 9.4分
汤用彤创建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体系,使印度哲学和中国佛教史研究进入新时期。他的相关研究凸显了佛教史在历史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也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开辟出新途径。他通过研究佛教中国化进程,总结出文化移植发展的普遍规律,不但为中国史学研究增添了瑰宝,而且丰富了世界历史研究和宗教学的宝库。他创立的研究范式对世界范围的佛教史界影响深广。凡是欲对中国佛教进行研究的学者,都不得不去研读他的著述。
印度哲学史略
评分 8.1分
《印度哲学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印度哲学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在绪论中说:“摭拾中印所传之资料,汲取外人近日之研究,有文若干篇,起自上古,迄于商羯罗,今复删益成十二章,勉取付印,或可暂为学者之一助。”,《印度哲学史略》包括印度上古以来西吠陀、梵书、奥义书等的哲学,至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时所谓各种外道、哲学派别,乃至于商羯罗的吠檀多论,概括印度在西院第八世纪以前的宗教和哲学。对于
评分 9.3分
本书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翔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该书特别注意阐述外来印度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从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发生矛盾和融合,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本版增补了新发现的部分著作。
隋唐佛教史稿
评分 8.9分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其子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于80年代初出版。书中内容涉及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宗派及传布等。这本书在佛教史研究上的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至今仍然是研习相关专题的必读书。 汤用彤,字锡予,湖北黄梅人。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和教育家。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硕士
评分 8.4分
评分 暂无
《魏晋玄学论稿》是研究魏晋玄学的重要参考书,为汤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作者钩沉描绘出魏晋思想的变迁、发展之迹,既凸显了本期思想之特质及其内在的发展理路,又注重其与前期思想间的因革损益。自用彤先生始,学界统称魏晋思想为魏晋玄学。为方便读者阅读和了解《魏晋玄学论稿》,本书除了《魏晋玄学论稿》外,还收录了几篇讲课提纲和听课笔记。 汤用彤(1
评分 8.6分
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略》等著作,创见迭出,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论著。中华书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汤用彤论著集”,虽不是汤先生作品的全部结集,但已经把他有价值的精品都囊括其中了,而且校勘精良,版式典雅,兼具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是那个时期出版的很有代表性的名家著作集系列,向来为读者津津乐道。鉴于这套经典已经绝版多年,我们再度把它拿出来,加以重印,
往日杂稿 康复札记
《往日杂稿》、《康复札记》,均由汤用彤先生的短篇论文汇集而成。《往日杂稿》大多为汤用彤先生抗日战争前的作品,《康复札记》则是其解放后的作品。两书写作年代不同,但在学术思想上具有统一性,侧重于宋明理学、佛教史、道教研究和文化研究,也涉及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思考。两书内容翔实,考订缜密,行文精辟。现将两书汇编为一册,既可以了解汤用彤先生的学术文化思考,更可以从中感受并学习他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遗稿。全书以“印度佛教的汉文资料”的框架为纲目,收选了印度佛教各派传译至汉地的文献,所引文字全部出自汉译佛经。旨在为印度佛学研究提供线索。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原典选读之作,至今仍然是研习相关专题的必读书。本次选编“汤用彤精选集”旨在选取汤先生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既显示了我社尊重学术价值的定位,又避免了做全集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形。
评分 8.3分
《印度哲学史略》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1945年曾经排印过。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本次排印又经汤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全书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了印度哲学的概貌,一方面对各个学派的发展做出简要述介,另一方面又对各派的学说做出介绍。印度哲学宗派流布极其复杂,但作者从业报轮回、解脱之道和人我问题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使读者不仅能“熟知一宗变迁之史迹”,更能“嘹然
对“魏晋玄学”的现代研究,汤用彤是开创者。他首先提出以“自然名教”之争、“言意之辩”、“有无、本末之辩”来概括魏晋时期的主要思想论争。由此出发,历史地考察各派思想的演变,从而揭示出发展的主线。这是他对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有关魏晋玄学的主要著述。除去《魏晋玄学论稿》,还收有《魏晋玄学讲课提纲》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这些著述多产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
评分 9.2分
作者是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教育家,是“魏晋玄学”的现代研究的第一人。本书收入作者关于魏晋玄学研究的主要著作,包括《魏晋玄学论稿》、《魏晋玄学讲课提纲》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这些著述多产生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生活颠沛流离,原计划中的《魏晋玄学》专著终未能成书,但这些陆续刊发的论文、讲课提纲、听课笔记,可以看出他对魏晋玄学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为后学的研究开创
汤用彤全集(全7卷)
评分 9.0分
《汤用彤全集》收集了我们可以找到的已刊和未刊用彤先生的论著和读书札记、教学讲义及提纲、演讲提纲、信札以及学生的听课笔记,编为七卷。第一卷《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卷《隋唐佛教史稿》;第三卷《印度哲学史略》;第四卷《魏晋玄学》;第五卷《往日阿稿·西方哲学》;第六卷《校点高僧传》;第七卷《饾饤札记》。在每卷之最后都附有一“编者后记”,对该卷的编辑情况做了一些说明,可供参考。第七卷末载《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详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特别注意阐述外来印度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从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发生矛盾和融合,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