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桃花源
石守谦
评分 暂无
本书为三联书店第十届战略联席会定制版。本书为近年来石守谦教授主持“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的成果之一,试图在中国美术史的传统叙述之外,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山水画向来被视为中国艺术对世界文明的特有贡献,其对自然所表现的尊崇与不断企求回归的态度,配合着绘画形象的展示,被认为 呈现了一种“西方所无”的精神图象,甚至是“东方文明”的代表。本书以更审慎的态度,尝试在理念、知识、人物与绘画相关
从风格到画意
评分 9.2分
本书为三联书店第十届战略联席会定制版。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受风格学的形式分析冲击最大,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本书收录作者自1994年到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
山鸣谷应
评分 9.0分
山水画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与社会、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关,亦涉及人们内在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故而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发众多讨论。 作者一面回顾始于10世纪、止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种山水画变化的历史之余,更着重于在此过程中绕过传统画史独 尊“画家”的迷思,转而揭示“画家”与“观众”间互动关系的不同面貌,尤其聚焦于各个时代、甚或中日韩不同地
风格与世变
本书以世事变迁来诠释中国文人画的风格史,以一个个精彩的个案,对”风格“与”世变“之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十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转变之原因。 作者一方面从传统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又能不囿于成规,充分挖掘了画家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将其作为改变各阶段画风的重要因素。 石守谦,艺术史研究者,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
评分 8.0分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
评分 9.1分
"本书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
评分 8.8分
本书以十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转变之原因。 作者一方面从传统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又能不囿于成规,充分挖掘了画家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将其作为改变各阶段画风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艺术史组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弯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