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之痛
陈映芳
评分 8.3分
冷峻地剖析社会,是社会学家的志业,但如果不是因为对人类社会的爱,社会研究就没有意义。 “变中之痛” 个人从家庭纽带中剥离,老人被子女离弃,骨肉间的亲情开始变味……这一切,果真是人们所要的吗?小津安二郎说出了奋斗着的日本人的疑虑和辛酸。 “小菜场背后的城市逻辑” 惟利是图、缺少价值理念的城市增长是可怕的,而生活者无
城市中国的逻辑
评分 暂无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是近期的热议话题,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奇迹”和“体制奇迹”,国际和国内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全盘肯定辩护,也有一概否定唱衰。 作者自觉摈弃过于政治化和情绪化的立场争辩,以一个严谨的社会学家的身份,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城市的发展”做了相当实证的经验研究和理论辨析。由此我们会对中国模式的内在逻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不致被一些表面的事实或数据所蛊惑,在此前提下
都市大开发
评分 7.7分
《都市大开发:空间生产的政治社会学》丛书中,我们所要描述和分析的,是作为社会的城市。城市社会的转型及其扩充、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演变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内容之一。如何记录、描述这样一种社会变迁的过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解释、阐述,是需要各门学科从事城市社会研究的研究者们共同努力的艰巨工作。由于城市社会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人口生态、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以及人的行为、心理等各个层面,
“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作者所着眼的角色概念是联结社会与个人、用来分析其相互关联结构的中心概念。而作者用角色概念将这一特质巧妙地引出,在作为角色担当者的“年轻人”与“社会”之间,设置了“青年”这一角色类别作为中间项.据此设定了由这三项组成相互关系的这样一种理论框架,并以此作为分析模型。根据这个分析模型,作者可以分析角色的结构化过程。…… 对于作者的这样一些独创性的着眼点,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
城市治理研究(第三卷)
本书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新近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性丛书。第三卷主要内容如下:1、特约专访:《后郊区化与郊区治理的中国观察》;2、专题讨论:“城市与国家”圆桌讨论;“家庭生活问题与社会政策”专题讨论;3、学术论文:《从差序政府信任看城市治理》《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的家庭权研究》《“反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人口调控的谱系》。 陈映芳,1999年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获博士学
从田野到理论
评分 9.0分
本书以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及方法论为主题,内容主要是我在多年专业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思考。它们曾以论文、学术随笔或“序言”等形式,陆续发表在一些杂志、报刊和我主编的学术类书中。 将这些文字结集的原因之一,是我了解到,有不少年轻的社会学教师今天仍在坚持指导他们的学生从事深入的田野调查。包括我指导的或曾教过课的毕业生,还有如上海交大负责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老师,他们希望
城市治理研究(第一辑)
这些年来,“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概念,历经种种争议,已经被吸纳、整合到中国本土的话语体系之中。不过,涉及“城市”,相关的概念仍不乏模糊的可思辨空间。我们愿意相信,人们之所以对城市充满向往,并不仅仅是因为城市里集中了更多的生活机会、更丰富的文化,以及稀缺的资源。又或者如目前中国,城市也意味着某种身份等级及其再分配体制。而是因为,城市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文明的政治、更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