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心理学
[德] 胡塞尔
评分 暂无
本书由胡塞尔1925年夏季研究班有关“现象学心理学”基本讲稿和他于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所作的同样题为“现象学心理学”的讲稿组成。两部讲稿的内容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胡塞尔有关实验心理学、描述心理学(布伦塔诺学派和狄尔泰学派)、本质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诸不同“心理研究”类型的看法。 本书内容由于集中于心理学领域本身的分析,极其有助于读者了解:胡塞尔从早期逻辑心理主义及《逻辑研究
现象学和科学基础
评分 9.2分
本书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三卷,俗称“观念3”。全书正文包括四章20节,四章标题为:“不同的实在区域”,“心理学和现象学之间的关系”,“现象学和本体论之间的关系”,以及“阐明的方法”。本书另外包括原编者附加的由作者撰写的四个重要附录。 本书内容根据作者在撰写三卷本“观念系列”计划时所完成的部分手稿编辑而成,虽然是有待继续展开的写作计划中最初完成的部分
纯粹现象学通论
评分 9.3分
本书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的第一卷,俗称“观念1”,但实为在主题和论域两方面具有完整独立性的作品。本书始终被认为是“现象学”和“胡塞尔哲学”系统内的“第一书”,是胡塞尔“心学”的主要奠基之作;为胡塞尔自《逻辑研究》出版以来,多年反思准备后的“神来之笔”,即数周内一气呵成之作。由于在混沌心理和严密逻辑之间的杰出异质性交叉分析,本书成为20世纪哲学中的最重要哲学经典之一。</p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
评分 9.0分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康德是在达到了对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开始创建他的批判理论的。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形式逻辑的本质,在更高层次上消解了形式逻辑,这样也就最后解决了同一知性的两种逻辑的本质关系,从而开创了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时期。胡塞尔继承并拓展了康德的问题,借对二者的讨论奠定了自己先验唯心哲学的基础。本书是胡塞尔后期
现象学的观念
评分 9.4分
胡塞尔(1859—1938),二十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本书是胡塞尔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除了五篇讲座稿之外,正文还包括胡塞尔在作完最后一讲的当天晚上写下的一篇“讲座的思路”。《现象学的观念》可以说是胡塞尔第一次系统阐明现象学基本思想的著作。在这些讲座中,胡塞尔清楚地阐述了现象学还原的思想,也清楚地阐述了对象在意识中构造的基本思想。它的产生标志着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
逻辑研究
本书为现象学运动的开创性著作,是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开创者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发表于二十世纪初的一部巨著,凡两卷。在第一卷中,作者批判了当时作为主流哲学的心理主义,认为它混淆了心理学对象与逻辑学对象,使后者的客观性丧失在前者的主观性之中,从而导致其丧失客观真理,走向怀疑论。在第二卷中,作者通过六个研究,对表达与含义、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整体与部分的学说、意向体验及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评分 8.8分
编辑推荐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系胡塞尔著名的《观念》的第二卷。原来观念三卷拟一并推出,现分别作为胡塞尔著作集中的一卷推出。观念三卷内容如下:卷1:纯粹现象学通论(约50多万字),卷2: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约40万字),卷3: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约10万字),第3卷后有附录3篇,一是胡塞尔相关论文数篇,二是中译者附论:论胡塞尔现象学的现代意义和作